星期日, 4月 26, 2009

廚房的新寵 - Mini 9

自從家裡增購了Latitude E6400,  Mini 9 好像變多餘.  話說我的4G Mini 9, 本來是裝Linux, 但後來發現Linux無法在Netflix上看即時電影, ”經研究”, 發現Windows XP可以在4G硬碟下生存,  所以我使用了nLite, Windows XP的安裝降到只需500MB, 加上防毒軟體, 工具軟體 (pdf, media player, zip, …), Google Chrome Browser, Microsoft Office 2003全裝竟然只需要2.5GB硬碟空間.  經過一番調教, XPUbuntu Linux跑起來快.  XP用電量也比較省, 電池可以撐久一點.
勤儉持家兼功德無量的老婆開始碎碎念, 家裡有六台筆記電腦不知道要幹甚麼, 浪費地球資源, 不知民間疾苦, …..  我默默承受, 答應找個機會把Mini 當禮物送走, 做做功德. 
一直到今天, 發生微妙的變化.  早上我去HomeDepot買割草機的火星塞跟機油, 回來發現老婆在廚房做菜同時把Mini 9開著, 放網路上的做菜示範節目, 邊看邊做.  平常她研究新菜譜 (拿我當白老鼠), 必須在網路上把菜譜抄下來, 廚房空間有限, 14吋的筆記電腦可放不下, Mini 9 大小適中, 鍵盤防水, 加上機器便宜, 要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大家也不在意; 她開始感受的隨用筆電的威力.  我告訴她, 下次她到健身房, Mini 9 可以跟去, 太方便了.
Mini 9在家裡終於找到生存的空間, 儘管新的Latitude備受關注, 隨用筆電依舊有迷人之處.

星期五, 4月 24, 2009

Internet給消費者帶來的力量

Internet是消費者談判力量大增的工具, 透過Google, “知不知道已經變成肯不肯找的問題, 古代學富五車得讀很多書, 現在誰懂得多一大半靠看誰會找, 找到資訊能否快速辨別資訊品質 (是唬爛呢? 還是真材實料), 整理資訊的功夫變得很重要.  Internet提供尋找知識的最佳平台, 但有時候很容易上癮, 導致走火入魔.  底下是一例.
三個月以前敗了一台Dell Mini 9 – 全拜Internet所賜.  網上有一群瘋狂使用者在www.mydellmini.com  討論所有你想或不想知道關於Mini 的事, 逛久了覺得自己是Mini專家, 不買一台來過過癮, 這麼多研究的時間不就白費了?  就這樣為美國經濟貢獻了$192.  不只如此, 我兩個同事及鄰居見賢思齊, 跟著各買了一台.  毒癮是會傳染的, Internet是個大毒窟.
學過經濟學的朋友都知道, 金錢在社會中必須要流動, 一流動就刺激需求, 產生價值交換, 經濟得以成長.  比如說你買了一棟房子, 接著得買家俱, 房子得有人打掃, 得請清潔工, 前後院的草地得有人割, 三不五時東西舊了壞了得有人修, 所以擁有房子對社會經濟有很大的貢獻, 政府於是提供房屋貸款優惠補助, 希望能負擔得起的人都買房子, 一起帶動經濟成長.  政府知道房貸補助早晚會回饋給社會,  這在美國是很重要的經濟動力.
同理, 買了Mini 9 刺激了一些需求, 首先我買了2G記憶體, 8G記憶卡, 接著想換大硬碟, 裝各式各樣的作業系統, 這都還好, 對經濟上的殺傷力都不大.  很不幸的是, 在毒癮發作的研究過程中, 你可能找到其他東西, 產生新的興趣, 進而對經濟做出更大的貢獻.  這正是我的狀況, 三個月後我敗了一台Dell Latitude E6400.   如果Mini是喜美 (Civic), Latitude就是Lexus, 破費$528.  這裡重點不是要說$528是多麼划算, 我要說的是消費者的知識力量.
你知道Dell 是不生產筆記電腦的, 同一型號的筆記電腦裡面的零件可能來自不同的廠商, 據研究, E6400的高解析度液晶螢幕來自SamsungLG, 要這兩家突然沒貨, 友達(AUO)跟奇美(CMO), 也會出貨.  所以機器到手第一件事看看螢幕是誰做的, Windows Control Panel -> Monitor -> Hardware ID, 如果是LPXXXX 那就是LG, 如果是SECXXXX, 就是三星, 研究指明LG的色彩好一些.  怎麼樣, 無聊吧? 但是當你花$528買個新東西剛到手的時候, 這個動作是很有意思的.  沒有Internet, 我不會知道E6400的螢幕來自三星跟樂金, 我也不知道哪邊去找Hardware ID, 更不會知道這些鬼畫符代表什麼意思, 以及兩個廠商的產品會有什麼不同.  就算我知道, 一個人可能也提不起勁查, 但是當一群人在討論群中瞎起哄, 大家都Post她們機器的螢幕廠商, 就變成一個必備的動作了.
消費者這麼有力量對Dell不是一件好事, 既然LG公認比Samsung, 花同樣的錢買到Samsung的人就不爽了.  於是想辦法要跟Dell, 但不能師出無名, Dell當然不接受別人說LGSamsung漂亮的理由.  消費者不是省油的燈, 於是有人就編了一些理由, 例如不夠亮, 色彩模糊等等, 終於某甲成功地說服了Dell幫她換螢幕, 大喜, 好康道銷報, 馬上把如何跟Dell凹的方法一五一十寫出來, 那群買到Samsung的人群起效法, Dell於是通通換.  所幸, 這些狂熱份子是少數.
電池是另一個很具爭議的零件.  鋰電池是消耗品, 枉生後再買一個很貴, 舉例我的E6400 $528, 電池要價$135, 換電池得考慮是不是乾脆買新電腦.  可是當你買新筆電的時候, 你怎麼知道電池的蓄電能力是100%, 沒有任何折損呢?  除了相信廠商以外”, 我是不知道的.  我也從來沒在意過, 反正幾年後電持鐵定要掛, 只要一開始蓄電能力還可以, 充放電正常就行了.  E6400有三年保固, 但電池只有一年.  Dell對電池故障的定義是, 系統軟體說電池故障才算故障.  據研究,電池在第一年蓄電力降到50%系統軟體才會說故障.  如果你很倒楣, 第一年用到55%, 那對不起, 電池正常.  電池上有LCD顯示電池的蓄電力, 所謂正常表示蓄電力大於80%.
有些工具程式可以告訴你電池的折損率, BatteryBarRightMark CPU, 是我用的兩個工具, 免費且評價不錯, 一看, 我的電池有6.5%的折損.  於是打電話給Dell客服, 要求更換.  如果你是Dell遇到這種人怎麼辦?  這屬於很難纏的客人, 如果Dell同意更換, 成本很高, 如果不同意, 這群人雖屬少數但她們的意見可能影響別人的購買決定以及客服的名聲.  這跟幾年前, LCD有幾個小壞點屬於正常, 廠商不處理.  Dell的客服東問西問, 告訴我不能換.  我可以理解, 經過一番研究, 我對電池懂得可能比客服多, 怎麼辦? 難道接受6.5%的折損嗎?  其實也沒關係, 買的價錢購便宜真的不在意.  但是據研究”, 想我這種才剛收到的機子, Dell最怕你在二十一天內跟她說要退貨, 所以技術客服說沒法換, 我找退貨客服, 對技術部來說, 她得為Dell控制成本, 電池算高成本的維修.  對退貨部來說, 她的存在是要減少退貨, 換一個電池簡直事是芝麻蒜皮, 二話不說, 馬上宅急便了一個替換品, 隔天就收到, 我測了一下, 這次是0%折損.  退貨部成功阻止了一個return, 算是功勞一件.  要是技術部讓我換電池, 表示無能”, 不該換也讓客人換, 這種技術服務人員早早要走路.
孫子說, 知己知彼, 百戰百勝. 如果沒有Internet, 我不會知道這些方法.  Dell可能也不會有這些奧客”.  這些在Internet發表意見的顧客群很重要, Dell可以聽到很多使用者的聲音, 但這些更有知識力量的消費者, 也愈來愈難伺候. 

星期五, 4月 17, 2009

意外人士來上我在公司開的課

再過一個月我在公司就待滿五年, 五年在顧問公司就像一世紀一樣.  幾次想離開都沒走成, 家裡這五年間添了兩個兒子是主要原因之一, 加上每次想走公司都會有很有趣的案子出現, 還有一些隱形的福利, 五年青春年少就這麼奉獻出去了.

五年的隱形福利

所有人待在某個公司達五年都有一定的原因.  在美國, 股票發很多的公司很少, 也不像台灣這麼爽, 在分紅費用化之前都不用交稅, 大家都是靠可憐的薪水, 而且稅金一毛錢都逃不掉.  五年慶我們集團的幾個合夥人(Partner) 會在華盛頓地區最高檔的餐廳請一頓.  給一塊匾額加上一張兩百五十美元的禮卷 - 混吧?  公司合夥人最菜的基本年薪一百二十萬美金, 加上分紅, 領個三百萬算"很低"的. 平均時薪1442美金, 假如三個合夥人花一個小時跟大家吃飯, 公司成本相當於五千多美金.  所以多跟他們說說話比匾額大餐禮卷都要有"賺頭".

隱形福利有那些?  第一, 五年是超級老鳥, 公司人脈根深蒂固, 混得好還可能頗具威望, 重要的是漏洞全知道, 稍加利用可以如魚得水.  舉例, 剛上班的時候每天八點半準時進辦公室, 周一到周五如一日, 積極肯幹, 不時自願做些額外的事.  滿腔熱血, 實話實說.  五年下來, 現在如果看到我十點鐘以前進辦公室, 可能是要接受傑出青年表彰, 或是跟公司合夥人有事要談找不到更好的時間(因為我等級低, 沒法約Prime Time).  星期五自動自發在家工作.  兒子有表演或生病, 下午三點"離開公司"是常有的事.  上周兒子學校放春假, 老婆休假, 我也在家工作了一個禮拜.  每天下午都去游泳, 很像回到幾年前在台灣等著出國的日子.

第二, 公司給的退休金五年後全部兌現.  第三, 人脈多, 辦事方便, 熟能生巧, 工作性質彈性很大, 只要有一台筆電, 腦筋清楚, 那兒都能做.  這些隱形的福利, 金錢無法衡量, 很難抗拒.

在公司內部授課

去年應公司邀請, 在內部開了一門Web Service Security的課, 上了幾次學生反應很好, 我也跟著擺起大牌教授的架子, 遲到不准進教室, 上課看E-mail會被點名難堪.  學生各個階層都有, 工作經驗從兩年到二十年,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所以不管多麼資深, 到我的課都被我當新生一樣操.  我喜歡逼學生思考, 這樣我可以少講輕鬆一點, 還有上機實作, 雖算不上考試, 但如果你做不出來但隔壁的做出來會很丟臉, 所以學生都有壓力.  我也開宗明義的說, 這門課沒法混, 不行就快走.  徹底貫徹台灣母校交通大學務實的作風.

上周上課, 我晚到, 助教知道所以先開始, 等我進教室時大家已經自我介紹過了, 我突然興致大起, 坐在教室後面的桌上, 大談我對公司的期望, 突然發現右邊有個女人眼光閃爍, 反問我一些"跳釁"我權威的問題, 她問得很客氣很小心, 深怕得罪老師.  我也不示弱, 先說她講得好, 接著把我的理念繞個彎再說一遍.  她笑了笑點點頭不再言語.  我當時沒注意到其他學生的反應, 因為這個女人說話得體, 看上去四十來歲但身材保持得很好, 髮型穿著都有講究, 感覺很好.  她一說話大家安靜下來, 我以為是基本禮貌嘛.

接著我開始察覺有異, 上機實作時她請我幫忙, 我發現她使用超薄筆電, 且偶爾會有個一看就像秘書的傢伙畢恭畢敬的近來拿東西給她或請求裁示.  她很小心的不妨礙到上課的進度, 中午吃飯休息一分鐘也沒遲到,  因為她上機認真, 所以我雖然心中有點懷疑這個人的身分, 但基於高階領導人通常不會有興趣上機的理論, 沒太多想.  她吸收得很快, 反應很sharp, 我們兩常常有"異"見, 但都是會心微笑結束.  她在休息的時候問說我有沒有開其他相關進階的課, 我說籌備中, 如果有空可以考慮.

揭開意外人士面紗

下午休息時間跟助教聊天, 因為我錯過大家的自我介紹, 所以我問他今天的學生背景有沒有甚麼新鮮事:

TA: I was surprised that Natalie would show up.

Me: Natalie who?  You did not mean Natalie Moore, did you?  (Natalie Moore是我們集團資深合夥人, 我認識的Natalie不多, 剛好這一個, 純粹開玩笑)

TA:  Yes, Natalie Moore, you don't know?

我一聽,  把學生簽到單拿來一看, 果然是我所知道的Natalie, 此驚非同小可.  我久仰這個合夥人大名, 但因為我們服務的客戶不同, 所以素未謀面.

Me:  You're kidding.  Which one is Natalie? (我隱約猜到答案)

TA:  The lady you talked a lot today.

Me:  Why didn't you tell me earlier?  (怒)

TA:  You didn't ask and I thought you knew, really.

助教一副無辜的表情, 我笑了笑說:  That's OK.  It's good to know.  Natalie不是我的直屬合夥人, 但我知道她在麻省理工學院畢業後在公司待了二十四年, 威望極重, 參與主持了很多美國國防部的大計畫, 報章雜誌常出現.  四十多歲當資深合夥人必須有相當來頭.

下課後她特地來握手道謝, 說我的課很精彩, 她受益良多, 希望能有機會再當我的學生.  這時我已經知道她是何方人物, 所以大牌教授的架子收得一乾二淨, 一副對學生充滿愛心跟耐心的獏樣, 很謙和地說很榮幸have you in my class.  她說很久沒好好地討論技術的東西, 我跟她說:  part of the fun came from the fact that I never met you before and I missed the introduction this morning.  她開心地點了點頭.

我問助教Natalie怎麼自我介紹, 他說: "My name is Natalie Moore and I work for XXX group"  她的直屬集團學生都知道, 休息時學生互動一下, 全班就只有我不知道.  TA說:  I think that your interaction with her was very thought provoking.  Were you be any different if you knew?

我微笑不答.  Maybe, maybe not.  我想, 她花了八個小時來上我的課, 以她的時薪算起來將近一萬美金, 這個課在她的等級有一萬美金的價值?  Maybe, maybe not.  我下個月吃五周年慶大餐時會再遇到她.  有緣再聊吧.

星期五, 3月 20, 2009

14 吋 Atom 山寨筆電 對決 9 吋 Atom Mini

FUD Drives Demands

恐懼, 不確定, 跟懷疑 (Fear, Uncertain, and Doubt, 簡稱FUD) 是決定很多人電腦需求的原動力.  過度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顯.  我當兵受訓的時候, 有位博士預官在教室裡衰竭而死, 有關當局決定該梯次的預官訓, 不可以在大太陽的時候出操, 所以全梯次軍官早上四點起床, 利用陽光沒出來的時候出操, 九點鐘大家上教室課, 國防部很怕又產生相同事故, 所以寧可採取"很好笑的受訓政策".  我一個希臘來的同事 (希臘也要當義務兵) 以為我在說笑話.  為了預防事件的發生才取極端手段, 但沒去考慮事件再發生的機率以及極端手段的影響.  從風險評估的角度, 這麼做是不理智的.

買電腦也有相同的情況.  一台電腦幾萬塊, 買了要撐個兩三年, 所以得買好一點, 最好具配擴充性, 大家都在想著"未來"會需要什麼樣的電腦, "現在"買好.  免得"萬一"需要了沒有, 那就報廢了.  我一個朋友三年前買了一台有3D圖形加速卡的機器, 信誓旦旦的說 "我現在雖然不玩遊戲, 將來可能會玩, 說不定會去學3D 設計軟體, ..." 結果到前幾個月她換新電腦的時候, 三年內玩了零個遊戲, 也不知3D 設計軟體是何物.  當初發的很多豪願, 沒一個發生.  我旁敲左側的觀察, 她使用最多的軟體 - 瀏覽器, Messenger, Skype, 加上簡單的Office.  我們姑且假設我的朋友名叫Emma.

Industry is not Helping

所以是Emma的錯?  當然不是.  整個產業都希望大家想法跟Emma一樣, 想著未來, 不看自己現在的需求, 多花點銀兩買個保險, 這樣消費廠商可以有利潤去研發下個產品, 增加就業機會, 社會蓬勃發展.  整個產業都這樣.  如果你去看評比網站, 想聽一些客觀的意見, 你會看到很多"公正"的測試數據, 詳細的不得了, 從處理器, 主機板, 記憶體, 硬碟, ..... 應有盡有.  儘管這些數據再公正, 對使用者的幫助實在有限, PCMark 說某筆電得 3500分, 這是啥意思?  Who knows?  網站接著會給你其他筆電的數據, 你不知道這台筆電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 但你知道這筆電跟其他筆電比起來有多快, 性能有多好, 多"高檔", 等等.  這些數據基本上告訴你, "可別買分數低的電腦啊, 分數愈高愈好喔!"

如果你要花大把銀子, 買個分數低的會"害怕"萬一不滿足需求, 加上別人可能笑我無知, 有失身分, 所以多花點錢買好一點總不會錯.  我知道很多有3G記憶體的電腦, 系統只使用1 G.  Where is Emma?  往鏡子裡瞧瞧說不定就看到一個.

Microsoft and Intel's Conspiracy (計謀)

Microsoft跟Intel是PC產業兩個重要的領導廠商.  老謀深算, 他們也最喜歡Emma.  Microsoft為了"鼓勵"大家使用先進的Vista, 規定所有PC OEM廠(HP, Dell, Lenovo) 如果他們出產的PC記憶體超過1 GB, 達到Vista的入門標準, 作業系統就必須使用Vista, 不可以用XP.  Intel規定Atom處理器只能用在十吋螢幕以下的筆電, 不守規矩就要加價.  如果大家都安於現狀, 沒有買氣, 沒有收入, 公司說不定還要裁員, 景氣會衰退, ...  Microsoft跟Intel是很成功的公司, 他們也有沉重的包袱.

隨用筆電的天時

赤壁之戰周瑜掌握了天時以少勝多.  2008年不景氣讓低價小筆電大紫大紅.  對於有包袱的廠商, 他們希望小筆電是Emma的第二台電腦, 他們也知道在十吋螢幕的限制下, 小筆電會是隨用筆電, 不會取代十四吋的主流機.  Emma仍需要十四吋的主流機做正經事.  小筆電上廁所用用就算了.  因為小筆電主攻的是"第二台筆電"市場,  不景氣Emma不升級主流機, 但不介意入手便宜的隨用機, 讓小筆電成了不景氣的銷售明星.

14" 山寨筆電

很多山寨小筆電充斥市面, 很快價格就沒有利潤空間, 對沒有包袱的廠商來說, 十四吋的山寨筆電才是新的機會.  這幾年真正帶動PC需求的是Internet,  但Internet的配備需求很簡單, 我的Mini 9, 簡單的配備跑得嚇嚇叫.  一旦Atom加上十四吋的主流顯示, 市場競爭將會很有趣.  通路策略也必須改變, 使用者必須能了解新產品的真正能力, 而不是觀察"PCMark"等測試數據.  YouTube可以幫大忙, 拍一段開機加上使用幾個重點應用程式的影片, 多用點創意去想想使用者的需求, 應該不難.

9" 隨用機


九吋是隨用機的市場, 隨用機必須個性化, 我四處跟人說Mini 9 是完美的廁所機, 結果大家去上廁所都想到要跟我借Mini 9, &&^S*#@!@.  個性化對廠商是好是壞, 好在於人手一台市場大, 壞在於很難捉摸到所有人的使用需求.  但首先必須擺脫"筆記電腦"的包袱.  要武林稱雄, 先得揮劍自宮.  隨用機是創意的天下, 隨用機可以是電影機, 隨身聽, 電子書, 電子字典, 筆記本, PDA, 遊戲機, ... 所以需要有創意且針對需求設計.  Nintendo NDS跟 iPhone都是電腦, 但他們都不叫小筆電, 他們都是很成功的產品.

隨用機的另一個重要成功因素, 是機上的軟體.  你認為Apple是軟體還是硬體公司?  麥金塔(Mac)最大的賣點是他的作業系統,  iPhone的成功在於直覺的使用介面.  儘管iPhone的複製品很多, "用起來總是不一樣", 關鍵在軟體.  隨用機的價值在於硬體跟軟體的結合, 同時也會造就廠商的競爭優勢, 光靠模仿是無法產生這種優勢的.

星期六, 3月 07, 2009

笑談英文 (一): I had a senior moment; Chinese Menu

契子

在美國進入第七年, 笑談英文紀錄我一路學英文的心得.


I Had a Senior Moment

某早走進公司, 按往例跟隔壁辦公室Larry打招呼, 他大概五十來歲, 工作經驗遍及全世界, 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他說:"Ken, I had a senior moment this morning".  我沒多想, 回答: "How so?" (怎麼啦?)  我其實不知道他說"Senior Moment"是什麼意思.  但是從事顧問行業幾年,  怎麼樣不懂裝懂, 還讓別人覺得你比他懂的功力, 已經爐火純青了.

Larry:  I don't know!  Oh, do you know the website for expense reports? (你知不知道公司出差報銷的網站在哪?)

Me: Yes, be glad to show you.....

至此還是不知道他說Senior Moment是什麼意思.  半個小時後我們在咖啡機旁相遇.

Larry: I had another senior moment.  I cannot remember where my car key is.

這次我懂了.  I had a senior moment 就是台語的"無頭神", 或是"我真健忘".  挖哩咧.  我打趣的回答:
"That's why I need my coffee..."  這句話只能自己調侃, 不可以說別人, 如果說 You had a senior moment 便有侮辱及歧視他人年紀大的意思, 在美國"歧視" (discrimination) 是很敏感忌諱的字眼.

Chinese Menu

跟另一個同事討論某大客戶遇到的難題.  客戶花幾百萬美金買了一套設備, 三年後發現某些需要的功能 (Functionality) 不存在.  當初購買的時候, 廠商明明說產品有這個能力 (Capabilities) 啊?

Stan:  They thought that they had bought all required functionalities because the vendor said that the equipment had all the required capabilities.  (廠商說設備有這些能力, 所以客戶認為他們買了所有需要的功能)

這句話不太好懂,  Stan使用Functionalities跟Capabilities代表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按中文翻 - 功能, 能力不是都差不多嗎?  Stan的意思是, 設備廠商跟顧客說某設備俱備A, B, C, D四種Capabilities, 顧客買了設備後發現設備只有A, B, C三種Functionalities.  "有此能力"並不代表客人購買了這個功能.  顧客覺得被騙了.  接著Stan解釋為什麼這樣.

Stan:  What our client did not realize is that the capability brochure is like a "Chinese Menu" (我們的客戶不知道設備的能力宣傳單類似"中文菜單")

幾百萬美金的設備跟Chinese Menu有什麼關係?  不懂裝懂比你更懂護體神功馬上啟動:  "And?"

Stan:  The client has to pick and choose these capabilities so that the vendor will configure for them.  What they bought only has minimum capabilities configured (as functionalities).

所以廠商也沒錯, 宣傳單上的Capabilities很多是要額外加價的, 就跟買車選配備一樣.  廠商為了讓自己的設備有價格競爭力, 沒有把"額外加價"寫得很清楚, 顧客也糊里糊塗就買了.  Chinese Menu代表"有點就有, 沒點就沒有".

我本來想跟他argue, 很多中國餐廳點菜有含白米飯, 某些高檔的牛排店, 一客$50的牛排只有一塊肉, 蘑菇得外點加$10.  畢竟少數, 入境隨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