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神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神線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日, 5月 08, 2011

神線 5 - 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我跟John兩國核武競賽進入新的高峰.

照理來說, DIY的我跟John, 花很多錢買成品, 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進入DIY, 知道了裡面的很多東西, 你就會去質疑每個東西的價值在哪裡. This is a curse sometimes. 因為沒有科學根據的東西, 你不會想Try. 但不是每個東西都需要大學學位來support. "生命中的毒箭" - 有個人中了毒箭, 奄奄一息, 和尚不願意救他, 因為不知道毒從何來, 怎麼下藥, 佛祖說等你研究清楚可能不用救了. That's it. 人類進化史不是每個topics都可以成為"國科會計劃". Scientific Foundation + Open Minded - a dedicated balance. 科學跟宗教信仰各有存在的必要.

John要我去聽冰風雪, 他用兩萬美金的器材伺候. 試圖告訴我他花這些錢是有"價值"的. 我要他來我家聽Lyra跟另一套三音路. 器材都是DIY, 但楊聲器的等級比冰風雪高"好多". 是逢巧合, 他來聽了.

先說結果: John: "I am speechless."

聽完當晚寫了一堆Emails告訴我他無法忘記下午聽到的聲音. 他想搬一組回家, 接上他的超級器材, 要我過去聽. 他之前一直要我去他熟的店家聽Wilson Sasha & Sophia 3 (一萬到兩萬美金). 現在跟我說不用去了. 在Audio的世界, 有這種朋友是很幸福也是很恐怖的, 不知不覺會花很多錢.

John的聆聽過程我很佩服 (i.e., 甘拜下風). 先說他的背景, 他十年前幫某些電影原聲帶彈奏錄音過, 鋼琴彈得很好, 2500+ CDs, LPs, ... 他喜歡交響樂. 馬勒或貝多芬的交響曲都有好幾個版本.

他帶了馬勒一號交響曲他最喜歡的版本. 加上 - 交響曲的譜. 他邊聽邊讀譜. 這曲子他很熟, 只是他說樂器太多, 記不住. 聽完他說一個Bass note都沒漏掉. 我沒讀過交響樂的譜. 他聽得很入神, 比我看電影還認真. 難怪願意把音響預算設這麼高.

I am completely different. 叫我讀譜要命. 我喜歡隨音樂起舞. I am easier to be pleased but I fully respect the way he enjoys it.

星期四, 5月 05, 2011

神線 4


我覺得如果一直用"神線"標題, 會有人認為我喜歡這些線. That's not the idea. 這是關於John跟他的音響器材. 我很幸運可以聽聽順便偶爾接收他"淘汰"的東西.

昨晚他寫了一封Email給我. 說他等了幾個月的Linn LP12唱盤到了, 其中唱頭是升級過的, 為了那個唱頭多等了四周, 隱約記得光唱頭就三千美金左右, 唱盤機子就不說了. 我比較落伍, 不知道這是何方神聖. 但他晚上寫Email, 等不及明天跟我說, 表示他很高興. You must have these moments. You're so happy that you need to find someone to talk to. That's good. That's very healthy.

John說你得來我家聽你做的冰風雪 - pure analog. So good that's beyond description. 好吧. 找時間.

我跟他說你得來我家聽Lyra, Lyra比冰風雪高好幾個檔次. 加上最近托他升級之福, 我整套系統也換了一輪. 當初我系統聽得好好的, 莫名其妙把Rebecca搬到他家, 聽到他的器材在Rebecca上展現的實力興起了升級的念頭. 現在神功大成. 我的器材, 憑當初的記憶, 應該不輸給他了. 所以我們兩巨頭的核武競爭將進入新的境界. 但我有不公平的優勢, 他的冰風雪是我做的. I know it's limitation. It is good but is not in the same league as Lyra. 這我非常清楚. 因為喇叭是最重要的器材, 所以掌握了這個優勢, 我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呵呵. 他的優勢是他願意花在音響上的金額遠高於我的上限. John 的字典沒有C/P這兩個字.

他還蠢蠢欲動想買Wilson Sophia 3. But apparently, 冰風雪幫助他消除這個念頭. 站在朋友的立場, 要他先來聽聽Lyra. It should be interesting.

星期六, 3月 26, 2011

神線 (III)

周日我跟周伯通一起聽了幾套Cost no objective的系統. 三音路, 使用很棒的單體. 高音是客製化的Raal ($400), 中頻使用Accuton ($650), 低頻有兩組, 一個是八吋的Revelator, 一個是十吋的AE. 從人聲, 樂器, 輕音樂, 交響樂, 一直聽到大規模管風琴. 系統全部用AB Switch接在一起, 可以瞬間換喇叭, AB Switch還有自動調整音量的功能, 所以非常準確的AB.

我帶了我自己用的測試儀器, 加上他的測試儀器, 同時測試系統的頻響跟非線性失真. 都是完美的狀態 (全頻段+- 1dB, <1% THD). 所以全看單體展現實力. If you don't know, 用這種單體的喇叭, 如果市面上找得到, 保守估計要一萬美金以上 if you're lucky.

我談到的神線的事, to be more specific:

之前用的
LINN XLR 接線 ($400 一組)
Transparent Plus 喇叭線 ($795 八吋)
"升級"後:
Ayre Signature XLR 接線 ($1095 一組一公尺長)
Ayre Signature 喇叭線, 2.5m, ($1200)

我可沒說這些線好. 我也不會去買這些線. 很貴的單體都沒有"神線"貴.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 這些線無法產生任何差別. 儀器上是100%看不出來的. 但世界上科學不能解釋的東西, 例如人的心理學, 也很多.

我還知道他的計畫. 年底要升級Ayre Mono Amplifier ($18,000) 再加上更貴更短的喇叭線直接接到冰風雪. 我記得我跟他說過我冰風雪裡面用的線是$8 for 100 英呎. 冰風雪有44英吋高, 裡面的線至少有30 英吋. 接到分音器, 接到單體, 唯一不同的事她被包在喇叭箱體裡, "看不到", 也不容易"升級", 但線就是線, 在喇叭外面跟喇叭裡面, 城裡城外都是人, 同樣都是在傳導類比訊號.

"好玩", "我想要", "有差別", 跟"更好", 有很大差異. 我朋友是屬於"我想要", 他買回來時, 一定要我看看線長得什麼樣. 好像某女性朋友跟我展示新的Prada或Louis Vuitton. There is nothing wrong about it.

有人花錢, 我當然不介意去聽. 我也認為聽起來不錯. 但我不會覺得那是神線的關係. You know my perspective. Did I know too much?

星期三, 3月 23, 2011

神線續集

我那位神線朋友(故事開頭在這裡)上星期四打電話給我後, 隔天跟我說冰風雪後面的端子稍大, 他的喇叭線夾子必須從中間的洞穿進去, Ayre告訴他這"不是最佳狀況". He is deeply concerned.

How deeply? 我介紹他Supra喇叭端子. 很漂亮吧. 一組$60. 這如果我中了六合彩可能會考慮購買. 結果他星期五訂, 付overnight & Saturday delivery, 要星期六送到. $60 x 2 + $1xx delivery. 一組喇叭端子花了七千塊台幣. That's how deeply he is concerned.

I am a management consultant. 凡是講究邏輯分析, 習慣了以後, 不管是幫客戶解決一個幾百萬美金的採購案跟楊聲器製作, 腦中的思考邏輯都是類似的.

首先, "不是最佳狀況" - very lame. What does this mean? Nothing - it doesn't say if this makes any audible difference. 因為回答的人也不知道. So the interpretation is up to my friend.

對John來說, 這組神線比冰風雪還貴. 當人的信仰改變, 花這麼大筆錢買了之後, 觀念已經改變了. 好聽不好聽不重要, 心理的沮喪是無法接受的. 所以他的瘋狂行為is understandable. I also fully expect that he will tell me the new binding posts "sound better". Human psychology plays a major role here.

Furthermore, I will retain my "expert" position. Because I introduced him a product that "sounds 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