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6月 23, 2011

研討會 Gartner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一個高中同學來美國參加研討會.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我上次參加研討會當聽眾是四年前, 過去幾年很"懶". 要我搭超過三個小時的飛機, 住旅館 - I am not sure what I can benefit or it is worth the hassle. 五星級的旅館都不比家裡舒服. I'd rather spend time with my kids.

"你怎麼那麼宅?" 這是興趣問題. Internet實在太過發達. 我朋友搭十幾個小時的飛機, 橫跨太平洋, 除了研討會外, 順便逛逛美國. 有額外的benefits. I have to make a choice between "might not be so much fun" vs. "family guaranteed fun". 我之前參加研討會, 通常都去演講. 演講其實是Sales, 順便Networking. 公司花錢送我去都是有目的的. "當聽眾專心聽別人說", 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It turns out - I was wrong. I had so much fun this week. 這次我專挑"不熟悉"的領域聽. It works!

整個研討會有1600人, 美西, 歐洲, 南美, 亞洲, 都有人來. 剛好在Washington DC附近. 費用$2150. 當然啦, 這是參考用. 大公司都有"優待票".

1. Fair Game

前美國中情局臥底情報員來演說. 臥底怎麼可以來演講? 因為她被白宮政府出賣. 所以情報員當不成了. 她當年跟政府說伊拉克沒有核武. 她的故事在電影Fair Game (不公平的戰爭) 中由Naomi Watts演出她的角色. 她先生也來了 (Fair Game - Sean Penn). 這兩個人因為政治利益被美國政府官員出賣. 全世界的政府都一樣, 有能人也有宦官亂政. 小政府官員貪汙就算了, 美國政府司法獨立, 所以出賣她的官員都判刑了. 同時也造成入侵伊拉克, 徹底改變一個國家跟很多家庭. 美國言論自由, "入侵"就是入侵. 當局政府四年換人, 歷史很快平反.

2. Operation Aurora

Google說來自中國的駭客入侵他們的系統. 很有意思, 因為:
  • 第一次有公司公開說: 我們被入侵成功了. 通常大家都不說, 等著看看壹週刊能不能挖出來
  • 美國國務卿公開對中國抗議. 跟中國國務卿正式以國家對國家的態度討論這件事 (Google對美國政府這麼重要?)
  • Google被入侵, 公司名望不降反增. 完全沒影響到Business.
  • Google請美國國家安全局 (NSA) 來一起對抗駭客.
你知道我在說什麼嗎? 這已經不是Google的戰爭. 這是美國跟中國的Cyberwar. 國務卿跟NSA全力參與. Google是個上市公司, 美國政府認為這是國家安全問題.

3. Operation Stuxnet

這次是伊朗的核武系統被入侵. 入侵透過Windows作業系統驅動程式. 台灣的兩個公司 - 瑞昱半導體 (Realtek) 跟智維 (JMicron) 的安全簽證被偷. 駭客利用偷走的安全簽證把Malware值入作業系統, 一步一步最後入侵核武系統. 入侵方法很像有諸葛亮在後面神算, 駭客的招式一直比好人招式快一步. 估計入侵系統設計費大概幾百萬美金. 這種經費在美國可以養一個小公司一年. 在世界的某些地方可以養一群人好久. 誰出這筆錢呢?


星期五, 6月 17, 2011

父親節 I


孩子"學校"慶祝父親節, 邀請父親參加, Friday 早上十點半. It's a Friday. 雖然星期五是"在家工作"的日子. 但要光明正大早上十點半去參加兒子的學校活動, 是一種變相的Luxury.

老婆現在已經知道, 沒有在我Outlook Calendar上的東西, 相當於"不存在". It took a while to communicate this. 我: "明天從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有八個會, back to back, 累死了." 老婆:"開開會耍耍嘴皮有什麼好累的?" (經過一連串的"溝通"後) 現在上道的老婆: "記得找時間吃飯啊". 為了確定我會準時出席父親節學校活動, Calendar, Email, and phone call.

你知道每次到了要偷溜的時候, 事情總一個接一個來. 下周我要去一個Conference, 再下周要回台灣, 基本上四周都找不到人. 同事來找我討論事情, 眼看又快要遲到了, 我眼睛看看手錶 - 這招很有效, 暗示成功. 兩個兒子上同一個幼兒園同一個班, 離公司五分鐘車程. 老婆說你是兩個孩子的爹, 沒去孩子會很傷心. 我一想, 有去兩個孩子都開心. Of course, 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

學校給每個孩子寫一張父親節卡片, 我兒子們寫:

My Dad's Favorite Hobby is: Listening to Music (畫我坐在音響前面, 哈, 他可能知道老爸在設計揚聲器)
My Dad helps me: with my LEGOs (畫一堆樂高城堡)
My Dad has taught me: Music
I love my Dad because: he is the best (畫兩個人)
Thing to do: read to him (畫一本書兩個人讀)
......

五歲的孩子對父母的行為看得很清楚. 先說Music. 我昨天終於把Ode to Joy 伴奏練好, 可以跟孩子Duet了. 貝多芬九號交響曲我從國中聽到現在, 每個樂章都很熟. 小孩子彈青天高高白雲飄飄, 我帶他聽真正的合唱交響曲. 我想告訴他怎麼欣賞音樂, 怎麼去解讀小提琴跟大提琴間的對話. 彈琴或是任何樂器, 很重要的是要有自己詮釋音樂的方法, 抽象一點, 彈鋼琴可以很機械, 也可以有靈魂.

蕭邦二十歲就寫出動人的鋼琴曲.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蕭邦. 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詮釋音樂的辦法. 彈給自己聽, 彈出自己喜歡的格調, 比到Carnegie Hall表演還重要. 孩子學鋼琴, 我希望他學到如何詮釋音樂的基礎. 以後的造化是他自己的. 不是為了比賽拿獎去申請哈佛大學. 沉醉在自己詮釋的音樂是一種哲學性靈上的解脫. I benefit from it a lot and I want to develop this capability to my children.


星期日, 6月 12, 2011

烤肉跟過程


美國男人很多都沒出過國, 很多人沒有護照. 對於有好幾本護照的我, 沒護照是很奇怪的一件事.

但美國男人有一個共通點, 大家都會烤肉.

老美辦Party跟老中不同. 老中辦Party屬於滿漢全席, 各家帶一道菜. 整個桌子滿滿的. 主人更是整天忙, 假設客人帶一道菜, 主人大概準備十道菜, 加上飲料, 甜點, 整個桌子就看你怎麼看:

1. 炒的, 煎的, 煮的, 燉的, 烤的, 燒的, 蒸的, 涼拌, 甜的, 鹹的, 辣的, 滷的.
2. 湖南北菜, 四川菜, 上海菜, 廣東菜, 台菜, 北方麵食, 港式, 美式中菜.

我做菜功力極差, 每次都只能給與精神獎勵. 美國房子大, 找個桌子擺這些東西不是問題. Party主人總是忙得跟八爪章魚. 有時候我會不知好歹地進言, 要不要大家辦個美式Party?

美國人辦Party就簡單一點.

1. 要有一張Costco或Sam's Club會員卡.
2. 家裡要有瓦斯爐烤肉機 ($100就有了), 一點就行, 不用起火.
3. 去Costco買很多肉, 飲料, Potato chips, 生菜沙拉, 精緻一點做些馬鈴薯泥.
4. 預算有限的話, 買熱狗 + 漢堡 + Sausage, 中等預算: 雞排, 豬排, 預算高一點牛排 + 蝦子.
5. 大鍋飯

從留學生時代辦Party到現在, 中式的Party總比美式在食物上精彩很多. 但精彩的背後有代價. 辦一次中式Party把大家累得半死. 很難sustain. 我每次提這個主張, 大家就說啊你商學院顧問那套 (分析是否有Sustainable Advantage) 不適合用在這裡啦! 有病啦!

美國男人一定會烤肉. 這個有社交上重要的意義. 烤肉簡單:

等級一: 不燒焦
等級二: 調烤肉醬
等級三: 火侯控制

為什麼烤肉這麼有趣? 除了好吃之外, 烤肉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你知道烤肉醬跟灑上去的很多調料, 不是吃的, 這些是給烤肉架"燒", 燒出香味, 把香味薰悶到肉上去. 調味料必須灑在烤肉架上, 肉先醃也有好處. 但在烤肉架上面灑的東西比較重要.

調味料灑到烤肉架上的結果, 香味四溢, 烤肉的過程跟品茶聞香杯異曲同工, 烤肉翻面, 聞香, 整個過程大家的心裡無形中已經一起享受到烤肉的樂趣. 最後吃起來因為心裡已經有加分因素, 是不是那麼好吃反而不重要.

"過程"是最重要的. "過程"中有說不完的故事. 有挑戰, 有學習, 有挫折, 有成長. 結果是一個短暫的點, 是個暫時休止符, 是迎接下個過程的開始. 把優秀的結果那出來可能讓別人羨慕, 從過程中創造的多少值得回憶的故事, 只有自己知道.

星期四, 6月 02, 2011

Hoffman's Iron Law 2 - 鐵三角的關係


Deathly Hollows - Elder Wand, Invisible Cloak, and Resurrection Stone (From Harry Potter 7)

在喇叭的世界裡, Sensitivity, Bass Extension, 跟箱體體積, 也是鐵三角的關係. Sensitivity 已經提過. 音響的世界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 Hoffman's Iron Law跟牛頓定律一樣, 是物理定律. 了解Hoffman's Iron Law是設計喇叭的第一步.

在理想世界中, 很多人都希望揚聲器:

- 可以很大聲 (90 dB以上)
- 箱容積很小 (不占空間 - 0.5 cubic feet 小書架)
- 低頻可以到20 Hz (人的聽覺極限)

Hoffman的定律告訴你: 一個箱容積0.5 cubic feet的喇叭 (Rebecca), 要達到20Hz的低頻, 要有90 dB以上的音量 - 是不存在的. 三個參數必須有所犧牲取捨.

假設你需要很低的低頻 - 把箱容積做大, 或者犧牲靈敏度 (82 dB)

假設你需要很高的靈敏度 - 犧牲低頻, 或把箱容積做大

假設你只能接受小箱體 - 犧牲低頻, 或犧牲靈敏度

三者不能兼得.

設計揚聲器第一步得想清楚這三個參數要怎麼取捨.

星期一, 5月 30, 2011

喇叭靈敏度 (Sensitivity), 低頻延展 (Bass Extension), 跟箱體體積 (Volume)


Hoffman's Iron Law說, 喇叭的靈敏度 (Sensitivity), 低頻延展 (Bass Extension), 跟箱體體積 (Volume), 三者不可兼得.

剛入門的朋友對這些名詞可能不懂, 簡單說, Sensitivity表示喇叭可以放多大聲. 這有點比較的味道. 一般來說, 在一米距離一瓦功率量測 90 dB算很大聲, 85 dB算一般, 82 dB算偏低. 聰明的你一定知道, 這個數質跟你一般聆聽的音量有關係. 假設你的聆聽空間你離喇叭兩米, 一般聽60 dB到75 dB, 那85 dB的喇叭就嚇嚇叫. 90 dB以上一般人耳會很難受, 100 dB以上會造成傷害.

Parodielin 定律2: 在一般的房間(開放式客廳), 85 dB的喇叭可以放很大聲.

在這三個鐵三角指數, 靈敏度只要過關, 其他不需在意. 換句話說, 90 dB以上的靈敏度對你的實際聆聽未必有好處.

你可能知道每增加3 dB, 擴大機的功率要增加一倍輸出. 增加6 dB音量大概增加一倍. 所以低靈敏度的喇叭會讓擴大機吃力. 但是稍微分析一下:

85 dB表示在一米處, 擴大機輸出一瓦, 音量是85 dB. 所以:

2 W -> 85 + 3 = 88 dB
4 W (2W x 2) -> 91 dB
8 W (4W x2) -> 93 dB
16W -> 96 dB

假設你的聆聽距離在兩米遠, 聲音衰減個10 dB好了, 16W的擴大機輸出可以產生86 dB的音量. 這是很大聲的. 很多人會受不了. 通常75 dB我就受不了了.

以現在的擴大機, 要輸出16W是輕而易舉, 隨便一台輕鬆上50W. 二十年前, 擴大機沒這麼有力, 喇叭的設計就受到限制.

為什麼這個觀念很重要? 我下次會談Hoffman Iron Law裡面另外兩個指標. 如果靈敏度的限制因為現在擴大機而解除, 其他兩個指標會比較容易取捨.


星期一, 5月 16, 2011

DIY跟Consulting


從Carnegie Mellon商學院畢業後當了八年的顧問. Believe me, there are gaps between consulting and real business. 當顧問跟running a business is very different. 這兩種職業需要的技能有類似的地方, 不完全相同. 當一個好顧問不一定能創業, 能創業不一定當得好顧問.

1. 顧問活在很多"假設"中. It is absolutely critical to have this skill. 處理幾千萬美金的採購案要是不能活在假設中從容做決定, 那就完蛋了. 要能看到大局. "假設"讓你把不重要的東西先擺一邊, 從重要的問題探討.

2. 實際做生意 - 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 所有的假設, 儘管是很簡單的假設, 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假設, 都必須要一一執行. 一個小地方出槌, 可能關係到整個production. 所有的Details - every and each one.

做顧問的時後, 這些"小細節"都有人包辦. Good luck when running a business. Good luck in finding someone with that skill. 你曾嘗試過去motivate一個完全沒有事業心, 只想每天準時下班, 但處理公司雜務精得一分一毛都漏不掉的秘書嗎? Well - so much to learn.

The real fun i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顧問開始很好玩, incredible learning process, 過了一陣子開始無聊.

有人問我為什麼我要DIY音響喇叭? 通常想到的是省錢 - That is not true. 我DIY - Because 我要學習. 你去紐約玩三天, 跟在紐約住一年是完全不一樣的. 跟團 vs. 自助旅行 - 用的心多, 收穫愈豐富. 有Frustration是很正常的, 重點是征服Frustration後的成長與滿足.


星期日, 5月 08, 2011

神線 5 - 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我跟John兩國核武競賽進入新的高峰.

照理來說, DIY的我跟John, 花很多錢買成品, 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 進入DIY, 知道了裡面的很多東西, 你就會去質疑每個東西的價值在哪裡. This is a curse sometimes. 因為沒有科學根據的東西, 你不會想Try. 但不是每個東西都需要大學學位來support. "生命中的毒箭" - 有個人中了毒箭, 奄奄一息, 和尚不願意救他, 因為不知道毒從何來, 怎麼下藥, 佛祖說等你研究清楚可能不用救了. That's it. 人類進化史不是每個topics都可以成為"國科會計劃". Scientific Foundation + Open Minded - a dedicated balance. 科學跟宗教信仰各有存在的必要.

John要我去聽冰風雪, 他用兩萬美金的器材伺候. 試圖告訴我他花這些錢是有"價值"的. 我要他來我家聽Lyra跟另一套三音路. 器材都是DIY, 但楊聲器的等級比冰風雪高"好多". 是逢巧合, 他來聽了.

先說結果: John: "I am speechless."

聽完當晚寫了一堆Emails告訴我他無法忘記下午聽到的聲音. 他想搬一組回家, 接上他的超級器材, 要我過去聽. 他之前一直要我去他熟的店家聽Wilson Sasha & Sophia 3 (一萬到兩萬美金). 現在跟我說不用去了. 在Audio的世界, 有這種朋友是很幸福也是很恐怖的, 不知不覺會花很多錢.

John的聆聽過程我很佩服 (i.e., 甘拜下風). 先說他的背景, 他十年前幫某些電影原聲帶彈奏錄音過, 鋼琴彈得很好, 2500+ CDs, LPs, ... 他喜歡交響樂. 馬勒或貝多芬的交響曲都有好幾個版本.

他帶了馬勒一號交響曲他最喜歡的版本. 加上 - 交響曲的譜. 他邊聽邊讀譜. 這曲子他很熟, 只是他說樂器太多, 記不住. 聽完他說一個Bass note都沒漏掉. 我沒讀過交響樂的譜. 他聽得很入神, 比我看電影還認真. 難怪願意把音響預算設這麼高.

I am completely different. 叫我讀譜要命. 我喜歡隨音樂起舞. I am easier to be pleased but I fully respect the way he enjoys it.

星期五, 5月 06, 2011

前級 DCB1 + 光敏電阻聲控


Lyra到來, 後面的"ㄍㄟ 斯"也得跟著提升. 我的前級是B1, 長久以來有左右聲道不平衡的困擾. 但因為聲音很棒, 所以一直將就. 找機會再動手, 做了DCB1.

目前進度: Facebook

DCB1修改B1設計. 我主要想嘗是光敏電阻. So 做前級的結果發現平常看了很不起眼的聲音控制旋鈕, 在高檔電子器材設計很重要. 一開始覺得為什麼一個聲音控制這麼貴? 這裡面學問很大. 光敏電阻很特別, 跟ㄧ般可變電阻控制聲音訊號不一樣. 半信半疑, 主要是他的設計可以調整兩個聲道的平衡. 算是可以解決我長久以來不平衡的問題. 儘管不平衡, 我寧願接受, 這你可以想像B1多麼厲害.

第一版, 剛裝好測試 - 燒了我兩個高音單體. 還好不是Scanspeak或Raal.

第二版, 覺得已經找到錯誤了 - 85磅的擴大機燒了. 把這怪物送回去修, 運費不說, 把他搬出去寄 - 天啊...

第三版, OK - 複習電子學. 知道哪些東西該量, 量出來是什麼意思. 先用便宜的喇叭跟擴大機測試, 終於Work.

第四版, 小心翼翼地接上Lyra (要是燒了任何一個單體 - $$$$$), 終於Work. 還不敢轉太大聲. 幾周前聞到燒焦的感覺還沒退去.

第四點五版, 給Lyra全力送訊號. DCB1 - 讚. 真的讚. 比B1有更多的細節.

第五版, 加上光敏電阻聲控. 之前用便宜的可變電阻聲控, 測試用. 光敏電阻可以調左右聲道平衡, 哈哈哈, 果然修正了之前B1的問題. 這個聲控把中高頻, 呼, 提升了一個等級. Not bad for $50.

第六版, 送修的怪物擴大機回來了. 測量, 接線, ..... output filter的電阻燒掉了. 終於, 全部東西到定位 - 嘿嘿... 現在電子器材可以配上Lyra了. 系統轉變的程度讓我把所有的CD拿出來重洗一遍.

注意, 我燒了兩個高音單體根一台擴大機. 現在的聲音是燒焦味換來的.

星期四, 5月 05, 2011

神線 4


我覺得如果一直用"神線"標題, 會有人認為我喜歡這些線. That's not the idea. 這是關於John跟他的音響器材. 我很幸運可以聽聽順便偶爾接收他"淘汰"的東西.

昨晚他寫了一封Email給我. 說他等了幾個月的Linn LP12唱盤到了, 其中唱頭是升級過的, 為了那個唱頭多等了四周, 隱約記得光唱頭就三千美金左右, 唱盤機子就不說了. 我比較落伍, 不知道這是何方神聖. 但他晚上寫Email, 等不及明天跟我說, 表示他很高興. You must have these moments. You're so happy that you need to find someone to talk to. That's good. That's very healthy.

John說你得來我家聽你做的冰風雪 - pure analog. So good that's beyond description. 好吧. 找時間.

我跟他說你得來我家聽Lyra, Lyra比冰風雪高好幾個檔次. 加上最近托他升級之福, 我整套系統也換了一輪. 當初我系統聽得好好的, 莫名其妙把Rebecca搬到他家, 聽到他的器材在Rebecca上展現的實力興起了升級的念頭. 現在神功大成. 我的器材, 憑當初的記憶, 應該不輸給他了. 所以我們兩巨頭的核武競爭將進入新的境界. 但我有不公平的優勢, 他的冰風雪是我做的. I know it's limitation. It is good but is not in the same league as Lyra. 這我非常清楚. 因為喇叭是最重要的器材, 所以掌握了這個優勢, 我是立於不敗之地的, 呵呵. 他的優勢是他願意花在音響上的金額遠高於我的上限. John 的字典沒有C/P這兩個字.

他還蠢蠢欲動想買Wilson Sophia 3. But apparently, 冰風雪幫助他消除這個念頭. 站在朋友的立場, 要他先來聽聽Lyra. It should be interesting.

星期日, 5月 01, 2011

Lyra Reference揚聲器設計 8



Lyra試聽版完工. 我知道沒Post照片有點怪, but, 我在myAV不經意發了一些討論關於楊聲器音箱的材質. 如果你希望答案是用愈貴的材質愈好, 你會失望 - if you believe me. 有一點很有意思的是, 大家喜歡討論什麼樣的材質, 但很少看到討論bracing (內支柱) 要怎麼做. Bracing是消除音箱共振的根本, 箱體材質的厚度跟Bracing的結構, 一個影響共振振幅, 一個影響共振頻率, 兩個都影響對了, 箱音就聽不到了. 當然啦, 設計bracing有些學問.

我不經意地提道Lyra的Harmonic Distortion. 不清楚Harmonic Distortion的朋友, 複習一下, 以前談過的:

先簡單談談什麼叫”無色染”?
所有的聲音, 都可以透過正弦波(Sine Wave)來表示, 傅立葉轉換式告訴我們, 不管怎麼複雜的波形, 都可以透過無數個正弦波, 經由波長, 相位, 跟頻率的不同組合出來. 這個重要的學說, 理工的朋友學過訊號分析都應該知道.

這”無數個正弦波”, 從頻率的角度來看
, 可以分成基礎波(Fundamental)跟協震(Harmonics). 所有的樂器, 人聲, 我們聽到的都是Fundamental + Harmonics的組合. 蔡琴的聲音, Steinway的鋼琴, Stradivarius的小提琴之所以特別, 是因為透過種種設計, 產生五顏六色, 別人無法複製的Harmonics. 花大把銀子買Steinway鋼琴, 簡單說, 是要買Steinway的Harmonics.

蔡琴跟江蕙的聲音之所以不同, 簡單說 – Harmonics. Harmonics是大自然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 走在海岸邊, 聽浪花+海鷗+遠處船鳴+… 這是大自然的Harmonics.
如果你請蔡琴跟江蕙站在一塊兒, 跟小學生音樂課發聲練習一樣, 同時發”ㄌㄚ”的音, 你會聽到兩種ㄌㄚ的聲音, 但你知道她們都在發ㄌㄚ的聲音. 這就對了 - ㄌㄚ的聲音是Fundamental, 兩位歌后的發聲基礎頻率都一樣, 但兩個人的唱腔, 發聲結構, 唱法均不同, 這些不同就是Harmonics, 你最後聽到的是不一樣的ㄌㄚ聲音.


這跟揚聲器有什麼關係? 我們希望揚聲器忠實地表現出Fundamental + Harmonics, 但不要加進揚聲器自己的Harmonics, 如果揚聲器本身有Harmonics, 那蔡琴跟江蕙的聲音就不會正確. 揚聲器如果自己加入Harmonics, 就產生所謂的Harmonic Distortion, 這是非線性失真的主要來源, 有就是所謂的”色染” (色染還包含在Fundamental的distortion, 在此先不提). 但揚聲器也是機器結構, Harmonic Distortion一定存在, 所幸人類的耳朵沒那麼靈敏, 當Harmonic distortion低到某個程度後, 耳朵就聽不到了.

這是Lyra的Harmonic Distortion:


最上面一是輸出訊號強度, 下面是各階Harmonic Distortion. 輸出訊號強度是75 dB, 所有的distortion都在在 0.1% 以下, 耳朵是聽不到的. 看起來很容易?

再看這裡:

高頻開始作亂, 這只改了某個電容值, 只差了1.2uF. 很明顯, 高音單體不爽了, 馬上給你顏色看.

中置, 主聲道, 環繞聲道


周末趕工, 把幾個測試箱體完成了, 沒有Finish, 這用來證明所有的電腦膜你都是正確的, Good enough for crossover work:


比較有趣的是中置聲道. 這已經是第二個箱體版本, 第一個箱體大一點, 換過兩組不同的單體, 為什麼要把中置作小? 因為中置的擺位很困難. 小體積有擺位的優勢. 加上在劇院系統裡, 中置不需要很強的低頻. 但必須有好的dispersion跟midrange來顯示清楚的對話. So this should work very well. 分頻器的設計跟環繞以及主聲道有很大的差異.

Well, this will go to my living room once it's finished. I'm looking forward to it.

星期五, 4月 29, 2011

音樂, 音響, Your Taste, and Journey


為什麼花時間在喇叭上? Ans: 我喜歡音樂. 很簡單的回答, 這不是很明顯嗎?

No - Not necessary. 我當兵的時後, 有個同學不用當, 去了某半導體廠, 我在攻山頭的時候他搭上台灣股票黃金時期, 當米蟲都可以領. 一個單身的人 + "看起來"用不完的Money是很恐怖的事. 某次放假聊天, 他說: "我現在在聽十幾萬的音響". 所以是因為"十幾萬"還是音樂動人? difficult to say.

我得承認, 入手這麼多喇叭單體是屬於過火的一件事. 假設你是世界級小提琴手, 你會只擁有一把小提琴嗎? 你難道不想try不同的琴? 看看你的技巧在不同的琴上展現什麼樣的風華. 同樣的, 這可能是所有玩音響的共同願望, 某一天在某個莫名其妙的場合, 突然找到天籟. 這好像張無忌檢到九陽真經. 這種"突然找到寶"的滿足, 勝過花大錢買個名牌回家. 音響跟音樂是很奇妙的.

我朋友John花很多錢在音響 (50萬台幣), OK, OK, 他花絕大多部分的人不願意花的預算在音響上 (股票領很多的朋友別跟我抬槓, 我從沒領過). John並不富有也沒什麼固定資產. Why? 他希望把世界上最好的系統搬回家, 然後好好欣賞音樂.

Well -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 1. 你絕對找不到最好的東西. 2. 因為這東西不存在. 3. 假設這東西真的存在, 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 郭靖學降龍十八掌是用黃蓉幾道菜去換的. 貴為一朝皇帝為比能學, 緣分? 把降龍十八掌練成一代大師, 是經過不斷磨練跟造化產生的.

這要告訴你, 音樂跟音響本身重要的是尋找的過程. It's the journey that matters.

星期三, 4月 27, 2011

度假後的度假


You need a vacation "after" a vacation.

首先, 度假後最恐怖的事 - How many emails are waiting? 這年頭很多人都是Email的囚犯. 很有趣的是大家爭先恐後自願成為囚犯. 嫌用桌上電腦不夠, 買筆電. 還不夠, 買iPhone, 還不滿意, 再來個iPad. 結果Emails整天陰魂不散. Do you really need it? 你的眼睛從沒抱怨過嗎? 我老人家預言, 在Facebook長大的這一代, 眼睛一定提早衰退發病, 所有想賺大錢或得諾貝爾獎的朋友, 趕快研發眼睛相關的醫學跟療法.

你知道度假後需要另一個假期來Recover. 度假也會累, 坐飛機, 開車, 搬行李, 特別是最後一天, 所以, 度假完第一天上班 - 跟同事說你有幾百封Email要回, 別吵我 - this usually works, well, in United States at least.

我過去有個客戶更出神入化. 她是政府高官. 某次去度假回來打個電話給我. 問過去兩周有沒有找她. 我想, 你自以為是名模, 還在二八佳人嗎? 很客氣的問, 發生了什麼事嗎? 原來她的信箱中有六千多封郵件, 保守估計要一周才看得完, 意思是如果過去兩周有什麼要事, 直接說, 不然要嘛很久才回, 要嘛肉包子打狗, 石沉大海 - 別怨我故意不理你啊.

這個客戶說聰明鐵定比不上能上台大醫科的朋友. 但這招我很佩服, 意思是這周最好也不要在寫Email給她. Another week of vacation. 同時manage and communicate the expectation. 六千封 - either it's all not-so-important or she has a miserable work life.

太多Email 嚴重扼殺工作效率. 我認識的一個CIO曾說, 超過三封Email - 請打電話. 那是我剛學校畢業的第一個工作, 我很想打電話, 不過當年英文很怕別人聽不懂. 上次跟ㄧ個孩子都是Teenagers的同事聊, 她說他的手機家庭plan一個月付了兩千個messages的費用, 她跟他先生只用了十個, 其他全是孩子用的. 孩子覺得很冤枉, 說: 所有人都在用, 我怎麼好意思不回呢?

兩千個Messages? 我寫Blog都沒這麼勤快. 究竟在做什麼大生意呢?

"Hi" - "Hi" - "What's up?" - "Not Much" - "What r u up to?" - "Lunch, u?" - "Later" - "Bye"

魏晉南北朝文人談玄之風鼎盛, 如果手機texting早個幾千年發明出來, 估計中國的文化要更加豐富. 大中華的messaging infrastructure鐵定傲視全球.

星期三, 4月 20, 2011

Cancun I

Perhaps I should post a picture - I think I do but do not feel like to.

天氣真美. 碧海藍天, 海水分四五個顏色. 吃不完的食物, 沙灘, 躺椅, 音樂, 美景, 海浪. 不管什麼人為的建築, 但大自然的面前就微不足道了. 昨晚看了一場古巴來的舞蹈 - 男舞者都穿很多, 女舞者怎麼感覺都比Bikini還少? 這些都比不上在海灘上給海水衝一輪.

北卡跟Florida的海灘跟加勒比海一比, 可能百慕達上的粉紅沙灘更有特色一點, 但這裡酒店就在海灘上加上各國美食一票到底的玩法, I might like it here better.

房間有個體重機, that's also very important. 孩子要Kick the waves...

Bartender 第一天調了一杯Margarita, 堅持要我try Tequila (He calls real Mexican "Water"), 早餐有Bloody Mary. 餘興節目講西班牙語, 真的是到國外了.

星期六, 4月 16, 2011

度假之前的安寧

星期一出發, 到Cancun, Maxico海灘酒店八天. 今明兩天在家休息. 感覺這兩天才像是度假?

星期五我中午就溜回家了. 公司同事知道我要休假, 沒有人敢在休假前找我 - 自討沒趣嘛. 這是很重要的工作策略之一, 過去兩周, 我在每個會議中"不小心"都會提到我要去Cancun的事實, 提醒大家我既不會帶公司的電腦也不會帶Blackberry. 每次提到大家都問: 我們可不可以跟啊?

雖然是玩笑口氣, 在工作上這是很重要的溝通動作. 不然你消失八天, 很多人犯的錯誤是認為休假在Outlook設定一個不在工作崗位上的回應就好 - 大錯特錯. 事前的溝通非常關鍵, 而且要溝通於無形 - 無意中講出來, 很自然, 大家都能寄住並送上祝福. 溝通做得好, 休假一個月都沒關係. 我平均一天有三四個會議. 過去兩周, 不騙你, 過去每個會議都講過一次. 公司某VP邀請我去演講, 都很知趣地自動延期, 因為我才剛跟他"請教"Cancun有什麼好玩的.

今明兩天是度假前的寧靜. Why?

去年十二月全家去Disney七天. 那叫什麼度假, 每天行程比工作還忙. 早起趕班車進主題公園, 接著趕場看秀, 玩遊樂設施, 吃飯, 園子又大又廣, 一群人每天跟在步兵學校受訓一樣, 長途跋涉. 小孩子累了還得抱, 或威脅利誘再撐一下. 幾乎每天都去不同的主題樂園. 想像七天內把Florida一大片本是山內荒地轉開發的遊樂園全走一趟. 當年關羽千里走單騎還有赤兔馬咧...

今明兩天 - 度假前的寧靜, 好好享受這種寧靜.

(享受之餘, 傳來老婆的吆喝 - 不是叫你帶孩子去上游泳課嗎? 又忘記了? 我要說幾遍啊? 又要跑去那個叫什麼周伯通他家做喇叭啦? )


星期日, 4月 10, 2011

音響基礎論2: AB系統 (2) – 喇叭是關鍵

我另一個同事Daryl聽了John (神線那位)大力推薦, 上周來我家聽Rebecca. 從他帶來的CD可以看出這個人是喜歡音樂的. 他沒聽到Lyra, 只看到她的獏樣. 聽完讚不絕口, 隔天在公司四處宣傳. 接著Drayl問我有沒有什麼擴大機可以推薦. 他家裡有Onkyo的七聲道.

我跟他說喇叭重要很多. 從他昨天的反應我可以知道他的喇叭鐵定不怎麼樣. 為什麼突然問擴大機呢? 說著說著, 終於發現了問題的關鍵.

他的劇院用的是Polk LSi25, 有四個單體, 大型落地, 一組$2799. 他無法接受為什麼Rebecca一個小小兩單體的喇叭把他的Polk LSi25比下去. 所以他懷疑是擴大機的問題. Well – 我的擴大機, DAC, 前級當然比他的Onkyo, 但不會差這麼多. 上次John也是一樣的反應, 不太能接受Rebecca比他五個單體的Peiga. 記得我怎麼處理嗎? 我不好意思說什麼, Rebecca借給John一個禮拜, 問題就解決了.

Parodielin定律1: 如果聽到別人的系統好很多, 先看看對方的喇叭是什麼. 從自己的喇叭下手.

好很多代表音樂給你全新的感動. 很多評論談音響性”, “音樂性”, … 我明白為什麼這些名詞存在, none of them did a good job. 音樂是很感性的東西. 你讀一首李太白的將進酒, 文字裡表現的壯闊豪邁, 你能用指標去形容嗎? 蘇軾的水調歌頭 – “舉杯望明月, 不知天上宮闕金夕是何年”,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你聽完師範大學國文系權威來分析蘇軾的詞, 就能寫出這麼感性動人的文字嗎? 很難, 同理, 李太白跟蘇軾去考中國文法可能不及格”. 因為他們不知道音響性音樂性是什麼東西. 但人家的詩詞震爍古今. 全新的感動是很模糊的形容, but you will know it when you have it. 簡單說, 你會希望把所有的音樂重聽一次. 你會在老音樂中發現新體驗, 新感動, 新生命.

Why speakers? 喇叭在整個系統中佔了60%以上的失真. 喇叭把擴大機來的正玄波, 透過磁場運動, 轉換成機械運動, 這個轉換涉及電流, 電壓, 電磁跟機械. 假設有人在大學堂把這些都精通, 最終轉換出來的是音樂”, 大專聯考物理化學考滿分的不一定聽過小提琴跟鋼琴真正的聲音.

John的擴大機花了一萬多美金. 用了跟Rebecca/冰風雪比起來很糟糕的喇叭, 他酷愛擴大機, 現在他跟人家說的是: You should see what Parodielin’s speakers can do on my system”. 我看過太多很貴的擴大機在推不怎麼樣的揚聲器的例子. 就好像某人身高150cm, 拿了補藥仙丹希望他可以去打NBA職籃.

Darryl也在懷疑是不是擴大機的問題. 沒辦法, Polk LSi25這麼大一隻有視覺優勢”. 如果把Rebecca借給Darryl會很難拿回來. Rebecca另有用途所以這次不能借. 我可以體會Darryl的心情. 當初我第一個DIY喇叭比加拿大Axiom M60Ti好上一截的事實, 感覺恍如昨日.

星期日, 4月 03, 2011

Lyra Reference揚聲器設計 6

上了桐油


老婆高度關心這是不是最後的顏色. 要擺客廳, 某人就開始關心了.

接著要上昆蟲油, 真的要講究, 可以上的東西很多, 每種東西可以上個幾層. 昆蟲油上完要加Glaze, 最後在上Top Coat.

This is where it stands before top coat:


星期六, 4月 02, 2011

音響基礎論1: AB系統 (I)

If you care enough, 沒有Internet的時代, 大家到音響店去AB喇叭. Internet的時代大家花很多時間在網路上看專家評論. 你不確定店家老闆到底是不是客觀. 同樣的, Internet評論你也不知到評的人到底是不是專家. 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你極不可能找到世界最好的音響. 這是沒有答案的.

Why? 假設我問你世界最漂亮的女人或最帥的男人是誰, 你怎麼回答? 楊玉環可能是唐明皇後宮佳麗競選第一名, 已經很厲害了, 要拿去跟埃及豔后比呢? 就拿赤壁電影中到底是喜歡林志玲或是趙薇, 別人再怎麼投票, 跟你心中的答案也可能不一樣. 找音響跟找另一半, 跟找工作一樣, “字的成分很重.

搞清楚了字扮演的角色, 跟佛家說的, 要能悟道, 必先放空. 空而後能悟. 在悟道的過程, 我將談談一些基本修練”.

  1. 你聽到的是系統”, 不只是喇叭. 系統包含喇叭, 擴大機, 前級, DAC, CD Player, 空間. 為什麼在某某音響試聽室聽起來這麼棒, 把喇叭抱回家老是複製不出這種感覺? 不是你買到不良品, 而是系統中的其他因素不同.
  2. 人的感覺大聲的喇叭比較好”. 大概所有賣喇叭的人都知道這個祕訣, 假設某某喇叭給的回扣多, 播放的時後調大聲一點, 或是喇叭本身靈敏度高一點, 在兩個喇叭水平相差不多的狀況下, 消費者直覺會認為大聲的好一點. 很遺憾也很抱歉的是, 高檔的單體靈敏度都不高”.
  3. 上揚的高音第一印象會討喜, 久了不耐聽. 過去某某大名廠(e.g., ProXXX...)用這個技巧, 創造了很風行的一組喇叭. 絕大多人在音響店都不會待太久. 這麼短的時間, 聽覺疲勞還無法產生.

So, you’re pretty much screwed, right? Not really. 很多高檔的喇叭沒有音響店是無法生存的. 店裡還是有很多樂趣. You just need to know what to look for. 先掌握基本原則, 下回我會談談幾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