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3月 20, 2009

14 吋 Atom 山寨筆電 對決 9 吋 Atom Mini

FUD Drives Demands

恐懼, 不確定, 跟懷疑 (Fear, Uncertain, and Doubt, 簡稱FUD) 是決定很多人電腦需求的原動力.  過度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顯.  我當兵受訓的時候, 有位博士預官在教室裡衰竭而死, 有關當局決定該梯次的預官訓, 不可以在大太陽的時候出操, 所以全梯次軍官早上四點起床, 利用陽光沒出來的時候出操, 九點鐘大家上教室課, 國防部很怕又產生相同事故, 所以寧可採取"很好笑的受訓政策".  我一個希臘來的同事 (希臘也要當義務兵) 以為我在說笑話.  為了預防事件的發生才取極端手段, 但沒去考慮事件再發生的機率以及極端手段的影響.  從風險評估的角度, 這麼做是不理智的.

買電腦也有相同的情況.  一台電腦幾萬塊, 買了要撐個兩三年, 所以得買好一點, 最好具配擴充性, 大家都在想著"未來"會需要什麼樣的電腦, "現在"買好.  免得"萬一"需要了沒有, 那就報廢了.  我一個朋友三年前買了一台有3D圖形加速卡的機器, 信誓旦旦的說 "我現在雖然不玩遊戲, 將來可能會玩, 說不定會去學3D 設計軟體, ..." 結果到前幾個月她換新電腦的時候, 三年內玩了零個遊戲, 也不知3D 設計軟體是何物.  當初發的很多豪願, 沒一個發生.  我旁敲左側的觀察, 她使用最多的軟體 - 瀏覽器, Messenger, Skype, 加上簡單的Office.  我們姑且假設我的朋友名叫Emma.

Industry is not Helping

所以是Emma的錯?  當然不是.  整個產業都希望大家想法跟Emma一樣, 想著未來, 不看自己現在的需求, 多花點銀兩買個保險, 這樣消費廠商可以有利潤去研發下個產品, 增加就業機會, 社會蓬勃發展.  整個產業都這樣.  如果你去看評比網站, 想聽一些客觀的意見, 你會看到很多"公正"的測試數據, 詳細的不得了, 從處理器, 主機板, 記憶體, 硬碟, ..... 應有盡有.  儘管這些數據再公正, 對使用者的幫助實在有限, PCMark 說某筆電得 3500分, 這是啥意思?  Who knows?  網站接著會給你其他筆電的數據, 你不知道這台筆電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 但你知道這筆電跟其他筆電比起來有多快, 性能有多好, 多"高檔", 等等.  這些數據基本上告訴你, "可別買分數低的電腦啊, 分數愈高愈好喔!"

如果你要花大把銀子, 買個分數低的會"害怕"萬一不滿足需求, 加上別人可能笑我無知, 有失身分, 所以多花點錢買好一點總不會錯.  我知道很多有3G記憶體的電腦, 系統只使用1 G.  Where is Emma?  往鏡子裡瞧瞧說不定就看到一個.

Microsoft and Intel's Conspiracy (計謀)

Microsoft跟Intel是PC產業兩個重要的領導廠商.  老謀深算, 他們也最喜歡Emma.  Microsoft為了"鼓勵"大家使用先進的Vista, 規定所有PC OEM廠(HP, Dell, Lenovo) 如果他們出產的PC記憶體超過1 GB, 達到Vista的入門標準, 作業系統就必須使用Vista, 不可以用XP.  Intel規定Atom處理器只能用在十吋螢幕以下的筆電, 不守規矩就要加價.  如果大家都安於現狀, 沒有買氣, 沒有收入, 公司說不定還要裁員, 景氣會衰退, ...  Microsoft跟Intel是很成功的公司, 他們也有沉重的包袱.

隨用筆電的天時

赤壁之戰周瑜掌握了天時以少勝多.  2008年不景氣讓低價小筆電大紫大紅.  對於有包袱的廠商, 他們希望小筆電是Emma的第二台電腦, 他們也知道在十吋螢幕的限制下, 小筆電會是隨用筆電, 不會取代十四吋的主流機.  Emma仍需要十四吋的主流機做正經事.  小筆電上廁所用用就算了.  因為小筆電主攻的是"第二台筆電"市場,  不景氣Emma不升級主流機, 但不介意入手便宜的隨用機, 讓小筆電成了不景氣的銷售明星.

14" 山寨筆電

很多山寨小筆電充斥市面, 很快價格就沒有利潤空間, 對沒有包袱的廠商來說, 十四吋的山寨筆電才是新的機會.  這幾年真正帶動PC需求的是Internet,  但Internet的配備需求很簡單, 我的Mini 9, 簡單的配備跑得嚇嚇叫.  一旦Atom加上十四吋的主流顯示, 市場競爭將會很有趣.  通路策略也必須改變, 使用者必須能了解新產品的真正能力, 而不是觀察"PCMark"等測試數據.  YouTube可以幫大忙, 拍一段開機加上使用幾個重點應用程式的影片, 多用點創意去想想使用者的需求, 應該不難.

9" 隨用機


九吋是隨用機的市場, 隨用機必須個性化, 我四處跟人說Mini 9 是完美的廁所機, 結果大家去上廁所都想到要跟我借Mini 9, &&^S*#@!@.  個性化對廠商是好是壞, 好在於人手一台市場大, 壞在於很難捉摸到所有人的使用需求.  但首先必須擺脫"筆記電腦"的包袱.  要武林稱雄, 先得揮劍自宮.  隨用機是創意的天下, 隨用機可以是電影機, 隨身聽, 電子書, 電子字典, 筆記本, PDA, 遊戲機, ... 所以需要有創意且針對需求設計.  Nintendo NDS跟 iPhone都是電腦, 但他們都不叫小筆電, 他們都是很成功的產品.

隨用機的另一個重要成功因素, 是機上的軟體.  你認為Apple是軟體還是硬體公司?  麥金塔(Mac)最大的賣點是他的作業系統,  iPhone的成功在於直覺的使用介面.  儘管iPhone的複製品很多, "用起來總是不一樣", 關鍵在軟體.  隨用機的價值在於硬體跟軟體的結合, 同時也會造就廠商的競爭優勢, 光靠模仿是無法產生這種優勢的.

星期六, 3月 07, 2009

笑談英文 (一): I had a senior moment; Chinese Menu

契子

在美國進入第七年, 笑談英文紀錄我一路學英文的心得.


I Had a Senior Moment

某早走進公司, 按往例跟隔壁辦公室Larry打招呼, 他大概五十來歲, 工作經驗遍及全世界, 土生土長的美國人.  他說:"Ken, I had a senior moment this morning".  我沒多想, 回答: "How so?" (怎麼啦?)  我其實不知道他說"Senior Moment"是什麼意思.  但是從事顧問行業幾年,  怎麼樣不懂裝懂, 還讓別人覺得你比他懂的功力, 已經爐火純青了.

Larry:  I don't know!  Oh, do you know the website for expense reports? (你知不知道公司出差報銷的網站在哪?)

Me: Yes, be glad to show you.....

至此還是不知道他說Senior Moment是什麼意思.  半個小時後我們在咖啡機旁相遇.

Larry: I had another senior moment.  I cannot remember where my car key is.

這次我懂了.  I had a senior moment 就是台語的"無頭神", 或是"我真健忘".  挖哩咧.  我打趣的回答:
"That's why I need my coffee..."  這句話只能自己調侃, 不可以說別人, 如果說 You had a senior moment 便有侮辱及歧視他人年紀大的意思, 在美國"歧視" (discrimination) 是很敏感忌諱的字眼.

Chinese Menu

跟另一個同事討論某大客戶遇到的難題.  客戶花幾百萬美金買了一套設備, 三年後發現某些需要的功能 (Functionality) 不存在.  當初購買的時候, 廠商明明說產品有這個能力 (Capabilities) 啊?

Stan:  They thought that they had bought all required functionalities because the vendor said that the equipment had all the required capabilities.  (廠商說設備有這些能力, 所以客戶認為他們買了所有需要的功能)

這句話不太好懂,  Stan使用Functionalities跟Capabilities代表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按中文翻 - 功能, 能力不是都差不多嗎?  Stan的意思是, 設備廠商跟顧客說某設備俱備A, B, C, D四種Capabilities, 顧客買了設備後發現設備只有A, B, C三種Functionalities.  "有此能力"並不代表客人購買了這個功能.  顧客覺得被騙了.  接著Stan解釋為什麼這樣.

Stan:  What our client did not realize is that the capability brochure is like a "Chinese Menu" (我們的客戶不知道設備的能力宣傳單類似"中文菜單")

幾百萬美金的設備跟Chinese Menu有什麼關係?  不懂裝懂比你更懂護體神功馬上啟動:  "And?"

Stan:  The client has to pick and choose these capabilities so that the vendor will configure for them.  What they bought only has minimum capabilities configured (as functionalities).

所以廠商也沒錯, 宣傳單上的Capabilities很多是要額外加價的, 就跟買車選配備一樣.  廠商為了讓自己的設備有價格競爭力, 沒有把"額外加價"寫得很清楚, 顧客也糊里糊塗就買了.  Chinese Menu代表"有點就有, 沒點就沒有".

我本來想跟他argue, 很多中國餐廳點菜有含白米飯, 某些高檔的牛排店, 一客$50的牛排只有一塊肉, 蘑菇得外點加$10.  畢竟少數, 入境隨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