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11, 2012

發燒友跟測量圖表 (2) - 測量的奧妙

我在My-HiEnd 31Hz空間討論提到了測量跟Smoothing.  音頻測量是值得認真研究的主題.  跟半導體製程比起來:

- 半導體複雜很多倍
- 網路上音頻測量討論可能比半導體多
- 學音頻測量拿不到股票或分紅, 可能沒有學校在教

加上音樂是屬於茶餘飯後的話題. 誰有腦子去"太認真".  所以久了, 你會發現很多似是而非的論點.  稍微用一點邏輯思考, 就可以點破很多衝突.

舉例假如有人說一定要進無響室測量 (阿要測什麼沒說), 接著他測量的圖表用1/6 Smoothing.  這是很明顯的衝突 (表是說的人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進無響室是因為在一般環境下可能得不到所需要的解析度, 如果需要解析度, 用Smoothing是降低解析度. 假如Smoothing的結果可以滿足需求, 不需要無響室.

任何測量必須先知道測量的目標.  測什麼? 頻率響應? 軸線還是離軸? 空間反應? 失真? 哪一種失真? 阻抗?  這會決定底下三個東西:

1. 測量使用的訊號:  你可能聽過Pink Noise, White Noise 或 Sine Wave.  這是比較常聽到的. 測量的訊號種類, 長度, 產生方式等都會影響測量結果.

2. 測量訊號的擷取方式:  如何擷取訊號, 樣本大小 (FFT Windows, ...) 等等.

測試頻響跟失真一般用的是不同的訊號, 不同的擷取方式. 高頻跟低頻也不太一樣.

3. 後置處理:  後置處理有很多種.  Smoothing, HBT, ... Smoothing是最有名的後置處理, 因為很多廠商使用, 這個東西可以美化測量圖.  1/3 Smoothing 表示每 1/3 個八度頻率取一個平均值, 換句話說, 整個八度頻率只有三個資料點 (平均).

當你看一個Smoothing過的圖.  表示測量原始的資料被掩蓋了. 有沒有Smoothing所用的資料是一模一樣的. 就看使用者選擇去看, 還是不看.

假如1跟2用對了, 加上測試者知道怎麼取得正確的測試方式, 後置處理沒什麼發揮的地方. 所有的學問, 在怎麼選對1跟2, 以及正確測試方法.  如果你下載過測試軟體, 功能越強的軟體會給使用者一卡車1跟2的選項. 幾乎每個小地方都可以設定.  這也是測量讓很多發燒友害怕的原因.  面對這麼多的選項, 沒有人帶入門根本無從下手.

也有朋友跟著說明, 按圖索驥, 按說明設定.  入門這當然可以, 但如果你希望能真正駕馭這玩意,早晚必須要明白為什麼要這樣設定.  我也看過有的朋友擁有功能強大的軟體, 從沒去研究1跟2的相關設定, 每次都用Smoothing.  Smoothing 最基本的免費軟體都有.  而且顏色都做得很漂亮.  這讓我想到大學時代立志每天去慢跑健身, 還沒開始跑先花一卡車時間"研究", 買了一雙貴森森的專用鞋, 跑了兩周再也沒用過.

試著看沒有後置處理的圖, 是測量的開始.  同時, 假如不知道需要無響室的原因, 最好不要人云亦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