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2月 28, 2011

Audiophiles - 發燒友 (1)

Audiophile 發燒友這一詞究竟什麼時候發明已經不可考.  從行為上觀察, Audiophile 對音響音樂有無可就藥的熱情跟精力.  這不分國界, 不分年齡, 只要你燒過, 就明白燒吾燒以及人之燒的道理.  發燒友跟Mutant一樣, 有時候你覺得很"孤單", 其實發燒友就在你身邊. You just don't know.

上一周參加公司訓練.  你應該知道如果是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 訓練真的是在訓練, 可能訓練完還要"考試". 一旦進入某個"砍讚"之後, 訓練 = 放假.  深明大義的訓練師懂得 "It is nice to leave the office"的價值.  也知道任何訓練都不應該超過下午四點, 如果是星期五, 那最好下午兩點前就結束. 我自己當訓練師的時候, 對這種學生, 一定採用下面的方法:

- 中午吃飯是Working Lunch. 邊上課邊吃飯, 當然啦, 雖這麼說主要還是吃飯. 這樣可以提早下課同時不會背負偷懶的罪名.

- 沒上完的東西怎麼辦?  家庭作業啊!  而且我會說:  I trust everyone will do their homework tonight!  再補上一句: I can only show you the door.  You'll have to go through it.  每個學生一定打包票回去會做家庭作業. 如果你給他們簽切結書, 鐵定100%拿到簽名.

- 很多人不知道, 上課跟演講一樣, 假如是一天的課程, 最關鍵的時間是第一節課. 過了第一節課學生對你的評價已經決定了.  之後再怎麼精彩也會打折, 同理, 再怎麼爛也不會有太大傷害.

我以前在顧問公司開幾門員工訓練的課. 每次學生評比都是爆表, 學生除了填分數還洋洋灑灑寫評語, 說他們多喜歡我的課. 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 當然我也菜過. 這裡有一篇真人真事.

這次訓練是"小班", 就六個人, 我旁邊坐了一位五十多歲的朋友, 上課上到無聊的時候當然我的Internet跟Notebook都沒閒著.  (註: 天底下沒有無聊的老師, 只有不懂得準時或提早休息的老師)  突然發現旁邊這位朋友怎麼眼睛老是不經意的看到我的螢幕?  在美國這種重視隱私權的環境, 這是很不禮貌的事.  過了一個小時, 他小聲問我說: Are you interested in audio?  我一愣: Yes, you? (很小聲, 怕被聽到).  他: Yes.  叫我看他的螢幕. 原來我們兩個在看同樣的網站.

這一燒非同小可. 離下課還很久, 不能亂動不能高聲談話, 這好像失散多年的兄弟重逢, 怎麼能就此安靜?  又不好意思兩個人同時去上洗手間 (會被誤會), 這如何是好?

這很像我成長時的國中高中, 一男一女要去約會得找很多藉口, 想辦法不被發現, 很刺激, 很緊張, 也很有趣.  我們兩個可以肯定的是那一天的訓練是不用上了. 整個下午大概跟他交流了幾十封Emails.  這是唯一可以不發聲的工具. 中間休息時間當然不夠用. 你想, 光說喇叭就可以從全音域, 二音路, 多音路, 號角, 開障板, 各式各樣的牌子跟單體, 接著後面的器材, 擴大機, 前級, 真空管, ...

他要邀我去他家.  我要請他來我家.  最後因為我家近一點, 所以他來了.  為了到我家他取消了本來晚上的一個聚會.  很難理解嗎?  Not if you're an audiophile.

星期二, 12月 27, 2011

那一年我們追過的女孩 (1) - 教育

看完九把刀的那一年我們追過的女孩.  我第一個想到的是教育.  古早以前我在這裡這裡談了一些看法. 從小學, 初中, 高中, 我所受的教育很奴隸化.  看電影時我再想現在的孩子應該不需要升旗典禮了吧?

以前早上去學校要早自習, 接著是升旗典禮, 大家排隊, 整隊, 接著聽別人講話, 這些話一點意義都沒有, 管他幾點報告, 全是浪費時間. 回到教室一身汗, 第一節課鐵定ruin掉. 夏天熱還可能中暑. 為什麼我當年不懂, 乖乖地遵從這些指令呢?  為什麼沒有人教育我們的孩子, 不要接受這種奴隸化的教育?

更另現在的我令人無法接受的, 我得穿制服, 制服上面得繡學號 + 姓名. 你看過監獄風雲或監獄的類似電影嗎? 只有犯人才會在制服上繡編號, 犯人每天早上早點名, 還不一定要升旗典禮, 聽長官講話. 我讀國中時, 還有髮禁, 這跟中國清朝每個人得留辮子一樣, 國父孫中山革命之後, 為什麼在我們當時中學還要理光頭?  這是囚犯式的教育.  當時沒人教我怎麼想, 想太多還可能自找麻煩. 你會喜歡上班要穿制服繡學號嗎?  If not, why did we ask our children to do so?

我受到的教育不鼓勵我問為什麼.  但我的學習本質是很喜歡問為什麼的Type. 這個能力如果早一點受到培養, 能夠更早看清自己的專長.  奴隸式教育以Follow為主, 沒有Individual attention, 這種教育非常適合軍隊跟工廠.

沒有受過Individual attention的孩子, 不懂怎麼發覺自己的長處.  沒人教.  寫我將來的志願都是當總統或作醫生.  改作文的老師一定也很無聊.  一直到大學畢業,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一輩子都在Follow.  身邊的長輩也大多在Follow.

我有時後會碰到35-40歲的父母親, 把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接著說: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 我要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Really?

你希望你認真教育出來的孩子, 到35歲的時後也這麼說: "我這輩子就這樣了"?  If not, 你得小心言行身教. 這個比孩子是不是上資優班更有威力.  教育孩子需要花很多精力, 但這並不是逃避自己Career development的藉口.  沒有人能告訴你, 只有誠實地內自省後才能看清楚. 孩子的觀察吸收力會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給下一代最好的教育之一, 是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父母不論幾歲都汲汲努力要出人頭地. 30歲, 40歲, 50歲的奮鬥目標不同. 但奮鬥的精神是不變的.

我在Carnegie Mellon第一學期, 上經濟學很多老美不會算數學, 對我來說這比高中數學還簡單. 我讀高中大學的時後, 上課聽不懂, 回家自己用功或上補習班. 老美上經濟學不懂, 直接罵老師不會教. 更有趣的是, 老師公開道歉, 補課加課, 承認自己沒教好.  奇怪了, 我以前高中有時後全校段考數學全年級只有幾個人及格, 怎麼沒發生有老師出來道歉的這種事.

另一門課期末考Open Book 跟 Open Internet (跩吧). 我看到題目傻了眼, 上課教的東西怎麼都沒考?  全是"申論題". 高中三民主義的申論題, 只要按課本背好就可以. 這不叫"申論", 這叫背誦或八股. 申論要能看出考生的獨立思考邏輯.

我拿了一個B+. 我非常"不高興".  我去找老師. 質問為什麼我拿B+.  這東西反正也沒標準答案, 憑什麼給B+呢?  老師問: 你覺得你應該拿什麼?  我: A+.  (會這麼說以經受到老美耳濡目染, 剛來的我鐵定不敢這麼直接, 一定要謙虛一下)

老師拿了另一個同學的答案, 取得該同學的允許, 叫我拿回去看, 說: "如果你看完覺得你應該拿A+, 我就給你A+."  我永遠記得她的答案本. 我覺得B+算客氣了. 原來思考邏輯可以這樣活用. 我作答的時後一直在想"老師要問我什麼", 她的答案是"她想要做什麼".  我東湊西湊出來的東西, 跟她洋洋灑灑發揮的東西.  差太多了.  Why did not I know this earlier?  我不知道我有這種發揮的自由.  我現在知道自己有這方面的特長, 但這個能力一直到那個B+才被點醒.  這比我其它A+的課來得更重要.

星期四, 12月 22, 2011

音響基礎論 N: Rebecca 3 低頻調整法

基努李維在駭客任務中, 面對這兩顆藥丸, 紅色跟藍色.  今天我給你兩條頻響線.  這兩支喇叭在同一個房間, 500Hz以上反射音消掉了.  從300Hz以下相對會看到"亂七八糟", 上上下下的曲線.  What does it mean?


先看藍線: 在180Hz有稍微凸起, 150Hz, 70H有兩個山谷, 50Hz已下降得很快.

你看到的是在房間裡的實際反映, 這是直射音波+反射音波的結果. 這是很正常的.  250Hz已下波長通常長過你的房間, 在一個波長還沒結束, 牆壁已經反射回來, 相位差一下, 產生不同的震幅相抵消, 或加成. 你就看到這個了.  這是麥克風聽到的.

從藍線你可以看到37Hz以下已經降了10 dB (80-70).  所以37Hz以下你的耳朵應該聽不到.

接著看紅線.  在50Hz有個大峰. 真慘啊!  但是紅線很厲害, 同樣在70dB的音量, 紅線可以下到32Hz左右.  這表示紅線可以聽到的低頻延展比藍線往下探5Hz.

5Hz有什麼了不起?  在低頻段, 特別是在60Hz以下, 每往下探5Hz, 必須移動很多空氣才能產生低頻量感.  所以5Hz是差很多的. 假如我放的音樂有這個地方的材料, 紅線聽起來會明顯比藍線更有低頻.  但紅線有低頻的原因不是他有個鋒, 而是它下探5Hz.

這種差異不需要放大鼓, 一些基本的音樂, 例如 第30屆音響展CD中Lobo的Faithful.  這種音樂就可以聽出這5Hz的差異.

假如你是基努李維, 你要選紅線還是藍線?  You can only have one choice.

(Think about it)
(Think again)
(Are you sure?)

你猜到我要告訴你的東西嗎?

這是同一個喇叭, 在我房間的兩個不同地方.  Did you get it right?  If it is hard to believe, I understand.

把這個知識活用.  怎麼樣可以幫助你調整Rebecca 3 在你房間的低頻?

1. 先Run-in. 這裡要Run-in喇叭, 同時Run-in你的耳朵.  看你過去聽的東西, "正確"的低頻剛開始可能不習慣.  加上Rebecca 3無色染的設計, 空間的缺點可能掩飾不住. 


2. 高音到耳朵高度, 或更高"一點"也可以. 不要高太多. 


3. 找書本或是電話簿來墊, 重點在高度, 不在材質. 高度對了在去考慮材質 (這我沒法幫忙). 一開始不需要花很多錢買喇叭架.  很貴的相機不一定能照好照片, 重點在會不會拍.


4. 從一顆Rebecca 3做起. 先用一顆聽. 試不同的位置. 高度維持不變 (很重要).


5. 一樣是一顆, 把導氣孔用隔音棉填滿. 填的量可以調整.


6. 聽一陣子, 讓你的環境跟耳朵run-in (理由同一)


7. 重複3. 


8. 加入第二顆.


9. 寄一張房間及擺位照片給我 ... (it might not help...)

星期日, 12月 18, 2011

聖誕Rebecca 3

上一批Rebecca在雙十國慶送出, 這批在聖誕節前一周, 跟兩個節日純屬巧合. 這一次我收到不少網友私下回報一天到三天的聽感, “客人”跟”發燒朋友”的界線愈來愈模糊, 我想只有音樂才有這種魔力吧?

底下是某網友收到匯款通知第一封回信:

“終於等到好消息, 自從EMAIL告知欲訂購之日起, 幾乎天天上HIFIDIY網站關切相關訊息, 等待總是漫長的, 終於可以"喬"位子來侍奉新夥伴了”

我也希望早點成就良緣美事. 但工廠年底忙啊. 我這種小規模的”精品”哪比得上Bose或Polk這種量產品的生產順位呢? 很有趣的是工廠會跟你說: 我們幫Dyxxxxxx生產箱體. 等下訂單看你這種小單子, 是啊, 他們的確為國際大廠生產, 但對小單子可能用不同的機器加不同的品管.

另一句話也很絕, 這位朋友預定前也沒聽過, 訂購時我問他目前的配備跟訂購原因:

“(配備刪除) … 所以最近才想改變一下, 爬文之後發現有比IPHONE更忠誠顧客群的產品”

我人在美國. 對台灣的網路生態不了解. 很多關於Rebecca的討論都是熱心的朋友私下通告, 我才知道原來這裡也有人討論. 我大學室友同學上周跟我說他們公司有人在討論Alexis Sound的Rebecca. 他覺得認識Alexis Sound創辦人是很特別的一件事.

某網友為Rebecca苦守了兩個月之後:

“報告一下聽了一天的心得: 感動 + 感謝
受到R3表現的感動, 更感謝P大能做出質優且高C/P值的產品, 雖然我的聆聽空間不大雜物又多 ………… 其他諸如各位先進對Rebecca 3的褒揚, 我終於都能一一驗證了”

以前當兵兩年怕兵變, 如果你買過音響, 明白現在Internet上誘人的照片跟性感的言論很多, 也一定明白等兩個月跟等兩年沒什麼兩樣. 這位熱情的朋友等了兩個月最後還跑來謝謝我. I am really lucky. 音樂感動人心的魔力真的很大.

另一位自謙文筆不好的朋友:

“到目前為止 (Me: 第二天左右) 表現的聲音超乎想像、讓人驚豔. 即使我用的音源與擴大機非所謂的高級音響, 但Rebecca 3的聲音是我之前沒有經歷過的. 文筆也拙,不能全然表達 (Me: 真的太客氣了).

總之,購買Rebecca 3, 是一個難得的購物經驗. 感覺上買到的不是一個商品. 還附加一個故事、從無到有的經歷與創業過程,企業用心。(Me: 這個過程有很多熱心的朋友參與 - again音樂的魔力)

很慶幸買到物超所值的產品, "她"應該會陪我很久很久, 謝謝您的努力,讓我有機會聽到不曾出現的聲音.”

”自認”文筆不錯的我寫不出他的這段話. 特別是”從無到有的經歷與創業過程,企業用心”. CMU商學院畢業後作了幾年Management Consultant. Building and running a business is a different game.

另一位朋友原來訂了一組, 匯款前問我可不可以加訂, 他拿到Rebecca後, 我問他可不可以等下一批, 他回覆:

"…幫朋友訂一組 (我覺得很幸運可以訂到一組),然後,我個人的私心也想有一對 (觀看網友的敘述,總覺得他們的敘述並不浮誇,而且真誠). 我自身是使用ScanSpeak三單體的DIY落地式 …. 所以加購的部分是自己聽音樂要用的 (這2日試聽Rebecca 3,只能說真好聽啊,遠超過我現有的)。 …. 其實,我深深的覺得您設計規畫的遠超越現有的世態."

我以為他兩組都是要自己用, 有一組可以先聽著. 我希望把這批生產的Rebecca”優先”給還沒擁有過, 還在等待的朋友. 這位朋友另一絕是他用DIY管機推, 每聲道只有6W. 這是我自己都沒試過的.

這裡另外點出ScanSpeak, 我在冰風雪2.0 (還沒定稿) 中會提到, 整個揚聲器的重點在設計. 假如你用一樣的單體組合, 設計不同, 就是不同的喇叭. 不要以為用一樣的單體跟類似形狀箱體就可以Clone. 有身有驅但沒有魂. 真正設計過一組喇叭後你就明白了. Alexis Sound 擁有世界頂尖的設計團隊. Truly World Class. Rebecca是”Entry Level / Affordable High End” 的產品. 從大家使用的擴大機 profile, 我相信”Affordable”的目標已經慢慢達到了.

Rebecca是一個熱愛音樂的Community. 一個在去年沒有品牌的產品能從團購進入量產是個很大的意外. 這個意外來自很多熱心朋友的參與.

第一批Rebecca箱體慘不忍睹. 所有發言的朋友應該都原諒了她. 往好處想只能說明她聲音有迷人之處, 要不然無法解釋有人會推薦朋友+請我吃飯+自己請師夫修補箱子等事實.

第二批Rebecca箱體進步了, 但當時離量產還很遠.

第三批 Rebecca 設計完成跟老婆申請量產所需費用時所用的Business Case – 假如我自己做顧問會跟客人說”三思啊三思”. 結果大家的熱情 – 對於一組從沒聽過的揚聲器, 一次購買多組所展現的Commitment跟對我的信任 – 連在美國的設計團隊都被感動. 我們本來覺得Viva中置聲道要”順其自然”, 現在變成不把Viva帶上市對不起這個Community. It is a pressure generated by community’s commitment and passion. It is probably the best pressure an entrepreneur can hope for.

在Rebecca上市以來, 我從沒正式以官方立場談過她的聲音. 我怎麼喜歡她不重要. 能傳達音樂的感動才是Rebecca存在的價值. Believe it or not, 每一篇關於Rebecca的討論, I’m as surprised as many of you. 冰風雪系列文章沒完成, 我選擇了另一條路, 與其繼續寫作, 不如創造Rebecca.

Rebecca belongs to the community. I hope you enjoy being part of it.


星期日, 12月 11, 2011

IEEE - The Story 1 - 分贓

IEEE Communication 發表了一篇我掛名的文章:
我PhD快畢業的妹妹說,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口啊"(Co-Author). 跟我一起掛名的"前同事"四處宣揚, 大家都對他肅然起敬. 認為他是這個領域的專家. 我很不好意思. 真正知情的朋友會知道, IEEE的刊物也有分等級. 我有一群在理工學術界大有成就的朋友, 現在在各高等學府任教, 為人師表, 著作等身, 隨便一出手就是一堆IEEE各種雜誌的論文. 一篇小文章的Co-A實在微不足道. 說太多這就像土山賊被皇帝晉見, 回山寨後四處炫耀, 殊不知在京城裡是滿朝文武的笑話. 玉皇大帝給過孫悟空當弼馬溫, 不是嗎?

I know. I know. And if you must know, I am not even an IEEE member (所以我無法下載我掛名的文章)

我從交大研究所畢業後, 自覺無學術研究的緣, 去Carnegie Mellon讀商學院, 在業界混了十年. 竟然還會跟這麼好的學術刊物沾邊, 這純粹是個意外.

2006年我參與了美國交通部一個"重要"的計畫. ("重要"有很多種定義. 可能是對人類文化發展有貢獻, 從Management Consultant的觀點, 重要 = lots of billable hours = 很多錢可以撈.) 美國政府希望在十年之後, 在所有汽車上裝高精密GPS, 能夠提供駕駛安全訊息, 例如你開車接近十字路口, 旁邊一輛車過來而你沒減速, 車子要給你警告, 叫你煞車. If you think about it, it is a really cool project. 案子的規模很大, 所有的車廠 - General Motors, BMW, Mercedes, Toyota, Ford, ... 都參加贊助. 誰敢得罪美國政府? 不參加萬一車子不能在美國賣還得了.

所有的Telecommunication Provider (AT&T, Verizon, ...) 通通自動參家贊助, why? 美國政府對參加出錢的廠商給予某個無線頻道的使用權 - 這可是Telecommunication provider的夢想啊, 搶到使用權是會影響股價的, 加上Personalized information這未來可能有賣不完的廣告.

整個架構(Infrastructure)所牽涉到的技術就不用提了. 你可以想像這個案子有多大, 不管有沒有成功, 這種案子可以讓很多人升官發財. 所以大家競標. 這麼複雜的案子誰會作? 當然沒有人會, 這就是需要"顧問"的時候了. 顧問當然也不會作, 不過顧問很會幫政府花錢. 我當時的公司競標到Prime Contractor (a.k.a 山賊頭), 負責整個案子的微握運籌, 其實就是幫政府瓜分這筆預算給其他Sub Contractors (a.k.a 小山賊). 這權力可是很大的.

假如你對這個案子的技術層面跟可帶來的前景感到興奮 - 案子發飆後六個月內大概還輪不到你上場發言. 假如你擔心目前的技術可能不夠成熟 (例如某些標準還不存在), 你可能一年內找不到懂的人跟你討論這些話題. 你看看古代山賊王帶領各方賊主一起打下城池, 誰關心百姓生死或是當地發展? 八國聯軍簽訂辛丑條約時是在討論重建工作嗎? No, never. 從古到今, 打完仗第一件事 - 分贓. 幾百億美金的案子, 討論分贓可以搞一年. 所有跟分贓無關的話題, 都不受歡迎. 如果你想升官, 當大家興致勃勃在討論分贓的時後, 千萬不要傻傻地拼命問技術問題, 或告訴大家這個可能作不出來 (我實在看過太多例子, 精神可取). 你的下場會跟屈原投汨羅江沒兩樣.

分贓最忌諱跑出技術瓶頸. 分贓會議的話題是按分到的比例公不公平決定, 跟貢獻有多少無關. 很多人不能理解. 假設整個預算是一百億美元, 假如某通訊廠商覺得他分少了, 他會說我們明年準備蓋一個能夠跟Olympic上宙斯跟雅典娜通訊的基地台, 這兩百萬美元是不夠的... 只要有贓可分, everything is possible. 整個案子是十年, 十年後分贓會議這些人都不知道在哪裡了, 還是今年的紅利比較重要, 誰管你技術瓶頸啊. 我們家可加班的天才工程師多得是.

(待續)

星期五, 12月 09, 2011

Lyra Reference揚聲器設計 - Lyra Supreme

已經不知道這是第幾篇談到Lyra. 沒讓她上市並不代表沒在繼續研發. 當人是被理想跟熱情驅動的時候, every minute of work is 200% enjoyable. 而且不會覺得是在工作. In fact, I have to "make time" to work on her.

Facebook上發表了半張照片, 覺得沒把Lyra性感高挑的身軀照出來很不好意思. 所以, there you go:


這個版本叫Lyra Supreme. 測試箱體是用來聽聲音only, 外觀是工廠的工作. 我算得出來的, Lyra已經換過七八個單體跟四五個不同的Tuning alignment. 我知道Lyra 的performance target. 還在尋找可以達到這個performance target的組合. It is the journey that matters, not the destination, especially in acoustic engineering and audio in general. 當你達到"某個級別", 很多人的第一個想法是: 接下來要做什麼? You're looking for the next journey if you don't already know it.

星期一, 12月 05, 2011

Viva 中置聲道 & Rebecca 3


Rebecca 3 的中置聲道終於定名了 - Viva - it means "Live".



為什麼不叫Rebecca Center Channel呢? Viva的Voicing根據中置聲道的需求來作. 考慮到使用者會把中置放在很多"有創意"的地方- 例如櫃子裡, 電視機上等等. Viva 擁有 89-90 dB的靈敏度, 以及驚人的解析能力. 所有參與Rebecca的朋友都知道, 我盡可能把Viva "作小". 方便大家擺位上處理. 有幾個Rebecca現在以及未來用戶指出, 他們已經把中置聲道的位置按我公布的大小準備好了. 如果你還不知道, 喇叭作大很容易, 作小又要擁有傲人的低頻是最困難的.

Viva 是"獨立"中置聲道 - 她可以跟Rebecca 以及 Lyra 搭配. 跟其他"夠格的"主聲道也可以. 所謂夠格, 聲音必須要至少像Rebecca一樣"乾淨". 已經聽過Rebecca的朋友會知道這是很嚴格的標準, 如果你已經被Rebecca帶來的音樂感動, Viva 中置會重新定義你對電影或多聲道音樂的感覺.

"重新定義"是關鍵字, 因為這絕不只是"更好", 這是一種會讓你從椅子上跳起來, 打電話給朋友說有多感動, 恨不得你周遭的人都跟你分享的情緒. If you're an audiophile (發燒友), you know what I mean. 器材無國界, 器材無價位, 感動的情緒是Universal的.

Viva 跟Rebecca一樣, 親切好相處, 很平價的環繞擴大機 (AVR) 都可以推得很好. 唯一可惜的是, Viva 離正式上市還有幾個月的時間. 目前也沒打算開始預購.

等待, 終於接近尾聲了.